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找回單純快樂的自己 : 向孩子學幸福 /

  • 點閱:15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給曾經是小孩的大人們, 一點一滴找回單純快樂的自己。

  把白雲看作動物,想像衣櫥裡有鬼,
  以為水管裡住著小水人的心情,一去不復返……
  現在的我們,是什麼模樣?擁有什麼呢?

  小時候,我們追隨大人的身影,以為遙遠的未來是個美麗精采的世界。長大後,回頭看看流逝的歲月,才發現單純的自己已經離得好遠……

  是什麼改變了我們?因為追求效率和完美,我們早遺忘了輕鬆的滋味;因為生活步調匆忙,壓力和挫敗接踵而來,我們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漸漸地,我們遠離內在的童真,失去單純的快樂。

  ◆孩子純真勇敢,童言童語大智慧

  我們多久沒開懷大笑了?有熱烈讚賞自己,為自己喝采嗎?
  還記得上次讓自己暫停一會兒,是什麼時候嗎?

  汀娜‧舒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過去八年來忙碌於家庭和事業之間,她在日漸遠離單純快樂的同時,發現孩子是我們重新尋回活力的來源。

  汀娜‧舒茲聆聽孩子們的童言童語,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將親身經歷寫成一則則詼諧趣味的小故事,告訴我們,孩子的世界藏著簡單卻不凡的哲理,值得大人學習。全書收錄孩子充滿想像、趣味的純真話語及日常生活小故事,從童稚的眼光和心思出發,挖掘蘊含其中的簡單智慧。

  ★找到自信,愛你原來的樣子
  當我們對自己日漸走樣的臉蛋、身材唉聲嘆氣時,孩子卻挺著渾圓肚子,喜孜孜地說:「媽咪妳看!我的大肚肚!」只要有辦法,孩子一定不放過任何亮相的機會,隨時提醒我們愛自己原來的樣子。

  ★不求完美,為小事物歡喜
  當孩子閃著靈動的眼睛,笑咪咪說:「媽咪,這是我畫給妳的!」「爸比你來看!這是我堆的超酷積木!」你發現了,孩子總是大方秀出他們的創作,而大人總想再完美一點、再修飾一下,或者,邊說算了算了,邊想著別人會怎麼評價……孩子跟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一點都不在乎,他們為一點小事物而欣喜雀躍!

  ★享受當下,現在就是最棒的!
  時間對大人來說,永遠不夠用,奇怪的是,我們卻以為明天會更好,總是說:「等~等一下!」而孩子在乎的卻是「現在/立刻/馬上」他們一刻都不能等,孩子問:「明天就是今天吧?」「昨天」好似幾年以前的事,「晚一點」聽起來又太遙遠,現在就是最棒的!

  孩子們超會享受當下的!刷牙時,一邊觀察洗臉槽的水渦流進洞裡,一邊玩著肥皂泡泡,或朝鏡子扮個搞怪的鬼臉,自娛娛人真開心!孩子們確確實實活在當下,大人嘛,就別再說「等天氣暖和些/等雨下少些/等星星月亮一起閃亮時……」趕緊把握眼前這一刻才重要!

  ◆甩開包袱,當個快樂的大人]

  向孩子學幸福,讓我們當個單純快樂的大人!透過書中一則則溫馨小故事,以及孩子們充滿好奇想像的各種提問,每天練習思考:想想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同時,看見自己的軟弱、虛無、膽怯,學做一個勇敢說「不」、堅持所「要」的大人,做真實的自己;遇上挫折阻礙時,像不倒翁那樣,努力爬起來就是了!

  孩子天真開朗,沒有包袱,那些藏在他們身上的小小寶藏,有賴我們細細挖掘──發現幸福並不難,夢想並不遠,而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值得等待和珍惜的。

本書特色

  1.透過孩子的童言童語和行為表現,提出不同於一般的見解與建議,讓身為大人的我們多多思考,可以從孩子身上學到更多。

  2.書中除有許多精采實例、故事供大人進一步思考之外,也舉出一些名人的案例和思想,提供有力的觀點,引領我們思考關於親情、愛情、家庭、人際關係、尊重、信任、原諒……各種生命課題的本質。

  3.延伸主題,每一篇章另提供「幸福祕方」,在簡單生活中可以快速擷取幸福的元素。

作者簡介
    
汀娜‧舒茲(Tina Schütze)

  汀娜‧舒茲,文化研究學者,多份親子教養雜誌的撰文作者;亦擔任孕婦及新手媽媽的健身教練。汀娜‧舒茲不僅自工作中體會了孩子的美好,更從自己家中兩個精力充沛的小朋友身上看到更多。雖然很多時候,這三方角力不知誰會是獲勝方,但她總能睿智地處理,並運用神奇魔力將一切賦予溫柔色彩。目前與家人居住於德國柏林。

譯者簡介

林琬玉

  林琬玉,輔仁大學德文系及德國Aachen專業大學(Fachhochschule Aachen)企業經濟系畢業。曾任美術雜誌資料編輯與電子商務顧問公司研究員。譯有《為什麼要住在城外》、《天賦不是奇蹟》、《國家為什麼會破產》與《我願一生守候你,你卻忘了我的承諾》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 

借這本書的人也借過下面這些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