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準台北人 /

  • 點閱:62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現實是有縫隙的,虛構可以再生,過往與未來共舞。陳又津倒身進入記憶廢墟,撿拾無用垃圾,逆光剪影,恣意拼貼,無常也不過如常。令人期待的新二代溯源書寫,已然越過堤防,漫溢肆流。——顧玉玲

十九歲那年,父親過世了。認識父親的時候,他已經是個老人。
是退守到台灣的老榮民,是做餅人,同時也是收藏破爛的拾荒者。

如果要我的母親有什麼夢想,就是給我們家後面的空地砌上一圈水泥拿來種花、買一台新的冰箱、找一個工時不太長的工作、明天洗床單的時候不要下雨……

我在書桌前,一步一步,像父親推著腳踏車那樣收集紙箱和鐵罐,
敲擊鍵盤記錄我們曾有的回憶,打撈父母那一代準台北人的故事……

新銳小說家陳又津,繼《少女忽必烈》之後,一洗華麗文風,以抒情之筆寫一段最深層的記憶,照亮少話的退伍老兵、買單程機票的南洋女子、誤會自己是混血兒的移民小孩,贖回人世的恬淡與寬諒。

★文末收錄多篇書寫二代移民的故事:

「我對她完全一無所知。她的本名,從哪裡來,過去怎麼樣都不知道。」——趙素芬,河南榮民爸爸╳泰國媽媽

「不能怪外勞沒有敞開心胸,因為我們的媽媽還真的欺負他們!」——初傑克,山東榮民爸爸╳印尼華僑媽媽

「浮現我媽的樣子,她本來是個對自己很有自信,把生活過得很好的女性,可是她沒有經營出她想要的關係與婚姻。但她應該像我同學那麼開心。」——廖宜盈,台灣客家爸爸╳越南華僑媽媽

「我爸在泰國曼谷長大,來台灣以後認識媽媽。我自己從來沒問過他們怎麼認識、結婚,多半是聽長輩講的。」——鄒駿濠,泰國華僑爸爸╳台灣媽媽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