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叛民城市 : 臺北暗黑旅誌 /

  • 點閱:22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 以叛民之眼,探尋被掩蓋的城市歷史; 帶著旅人之心,親身踏查城市的繁複脈絡, 一瞥炫目地景背後,持續發散微光的反叛靈魂。 臺北歷經各種政權的治理、各式資本力量的開發,以及各樣體制的形塑,在多重紋理下造就今日的地景風貌。在主流意象之外,首善之都是否還有空間容納邊緣的、縫隙的、虛弱的、底層的、另類的、叛逆的其他景象?人們又如何能對這座城市有不同的體驗,進而察知城市生活中的正義與不正義、慾望與創傷、焦慮與壓抑的糾葛?為此,本書做為一項實驗性計畫,試圖規劃另類的城市導覽,讓人看見一座逃逸於主流敘事之外的「叛民城市」。 在本書中,叛民有兩種指涉。首先,叛民是指投身於各種對抗體制的抗爭組織或反抗行動的人民;其次,叛民也是與主流都市地景想像格格不入,受到歧視、排除與汙名的群體或事物。本書第一部基於上述兩類叛民經驗,選定五十二個地點或事件作為導覽景點,介紹事件的脈絡與爭議,引導讀者走訪。第二部則設計了六個專欄(包括抗爭勝∕聖地、政治權利、性別議題、青少年主體、反迫遷運動,以及歷史保存),以長篇專文討論,提供讀者較為宏觀的臺北叛民脈絡。 本書還提供兩套可實地演練操作的主題行程。第一個行程是以反迫遷和保存為核心概念,規劃走訪華光社區、紹興社區、寶藏巖,以及十四、十五號公園,藉此思考都市空間紋理的移除與標本化保存之間的張力。第二個純徒步行程從博愛特區這個權力中樞出發,沿著日本殖民以降的權力之路「中山北路」,探索邊緣、另類的都市經驗,包括:二二八公園的男同志經驗、臺北車站族裔地景與印尼街,以及陳雲林訪臺引起的上揚唱片行事件及街頭游擊等。期望讀者日後可自行串連書中介紹的地點和事件,設計自己的叛民城市之旅,進而挖掘那些依然塵封的城市記憶。 本書特色 ★隨書附贈叛民城市導覽地圖及兩套導覽行程。 ★本書作為「日常的社會運動指南」,充分體現「運動現場」(Scenes)書系的精神:以凝視穿透遮蔽、以記錄對抗遺忘,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懈反抗。 ★這是一本活的書、有生命氣息的書、理當帶著走的書。本書附有兩套主題行程,出版時也將推出系列導覽活動。閱讀的意義在於,身體力行、人書合一。 反叛薦詞 「歷史建築、文青巷弄、美食與咖啡都很好,但《叛民城市》讓你與臺北市直接衝撞,探索它真正底層的質地。」——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作者群自稱叛民而介紹叛民,是因為他們拒絕行禮如儀混日子,才會異常熱血地把都巿研究玩成活蹦亂跳的觀光。」——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練習成為一介叛民,以一種永遠不甚舒適自在的姿勢行走,在黑暗裡起義。練習想像著前頭的光亮,和可以到達的烏托邦。」——吳易叡(香港大學醫學人文中心暨醫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如果哪一天,我們能夠重新解讀城市,讓自己感覺陌生、困惑,重新理解城市地景如何因人而複雜構成,也許我們會有更細緻的同理心。」——黃舒楣(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案計畫助理教授)

作者介紹 【主編】 王志弘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研究興趣為:都市文化治理、自然治理、移動與社會。 【作者】 作者群皆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生。 林佳瑋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參與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 洪冬力 高雄人,紹興學程成員,參與紹興社區抗爭及社區工作。 徐瑩峰 臺北人,目前在影視界工作。 陳俐君 宜蘭人,直到跨入人生的後青春期,才發現叛逆是種美德。 陳政邦 宜蘭人。 陳琳 金門人,跳島行動與紹興學程成員,參與紹興社區抗爭行動與社區工作。 楊宜靜 華光社區訪調小組及民間規劃方案小組成員,持續尋找適切介入位置。 蔡正芸 希望臺灣每個城市能越寫越鬆。 鍾翰 生於臺北,劇場人。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