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愛情的哲學 /

  • 點閱:46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愛情的哲學》 你的愛情從哪裡來?將往何處去? 哲學是對人生的睿智思考, 愛情的哲學則是對愛情的睿智思考。 「我們期待已久的一本書,它拯救了世人!」 ──德國權威書評節目《讀!》(Lesen!)主持人 艾可‧海登瑞希(Elke Heidenreich) 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愛情,是人類永無止盡的話題。無數的小說刻畫它,令人沉迷,沒有一部電影能捨棄它,音樂若是沒有了它,根本不忍卒聽。沒有一件事能像它一樣撼動人心,讓人神魂顛倒、萬物失序。然而,我們對它的了解實在是少之又少。愛情到底是什麼?人類何時發展出愛情的?猿猴也會因愛而結合嗎?愛情的本質是什麼,繁衍後代、心靈交流、促進社會福祉、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大自然的一切清楚明白,是文化才讓愛情變得曖昧不明的嗎?男人與女人的性欲為何如此不同?「大胸部」的女人果真在演化上占盡優勢?大自然為什麼創造兩性?愛情是為了兩性的結合而「設想」出來的嗎?今天,誰會認真的說:「我愛你。」這樣說的人,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我們是否對愛情要求太多了? 無以數計的自我成長書籍曾對愛情進行描述,並從不同的片斷面向切入,彷彿為愛情帶來一絲曙光。從中我們似乎知道,如何讓愛情永不褪色,如何成為熱情如火的戀人,同時也理解到原來男女來自不同的星球!但是,這一切有什麼實質效應呢?讀到正確的那一本書,就能在愛情的道路上走得稱心如意嗎? 本書作者理察‧大衛‧普列希特企圖在愛情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中,整理出些許頭緒來。他運用各種科學研究,打造一把哲學思考的利器,爬梳愛情、解析人類感情,從人類基因的生物學觀點,到愛情的心理因素,以及現代愛情中個人與社會的種種糾葛。 閱讀本書,在作者的導引下,我們彷彿走進一棟愛情的博物館,穿梭在生物學、大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的樓層之間,悠遊於各種思想流派,參觀「男人與女人」、「愛情本身」與「今日愛情」的展間,隨著知性與感性的導覽,一一躍過愛情的跨欄障礙。讀完本書,你將再度睜開雙眼,以另一種目光觀看待愛情(沒有比較新或比較舊),對於愛情的「剪不亂、理還亂」,更有一番深刻體認點滴在心頭! 第一部 男人與女人 1-5章 性別角色的生物與文化根據 這些特徵與性格是從哪裡來的,是動物遺傳、自石器時代的遠祖,還是當代的產物?哪些是基因的設定,在我們身上造成什麼影響?什麼是典型女人與男人的性行為,對此我們真的知道了什麼?女人大腦的運作不同於男人的大腦嗎?文化對於我們身為女人或男人的自我認識與世界觀,起了多大的作用? 第二部 愛情本身 6-10章 愛情的生物學意義 為什麼會有愛情?有沒有可能,愛情本來並不是為了男女關係而「設想出來」的?如果愛情只是一種情緒,那麼是哪一種?愛情來臨時,大腦發生了什麼事?從戀愛到愛情,這之間如何轉換?男女差異是生物化學作用還是一種自我規劃?對此童年經驗留下什麼痕跡?愛情為什麼會又遠又近、又自私又無我?愛情只是一種伴侶關係嗎?愛情是符碼,是遊戲,是可以被期望與如期望般的期望? 第三部 今日愛情 11-14章 現代社會中的愛情 為什麼浪漫的愛情變得如此重要?到底還有沒有「真」愛,或一切已淪為商品消費?在大不易的家庭生活中,如何兼顧現實與理想?「剪不斷、理還亂」的源頭在哪裡? 本書特色 1提供哲學思考的工具,解析愛情。 2涉及領域涵蓋哲學、社會學、生物學、腦神經科學、歷史等。 3思考嚴謹,脈絡清晰,文字嚼來雋永有味。愛情值得品嚐,討論愛情的哲普書籍更值得細細咀嚼。

作者介紹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哲學家、政論家、作家、媒體出版人。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德國索林根市(Solingen)。一九九四年於科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幾乎任職過德國各大報及電台,並曾獲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記者獎學金。 二○○○年榮獲生物醫學大傳獎。 創作有兩本小說、三本非文學類著作:《我是誰》《愛情的哲學》及《無私的藝術》。童年回憶《列寧只來到盧登夏德》(Lenin kam nur bis Ludenscheid)已拍成電影。目前定居於科隆和盧森堡。 作者相關著作:《無私的藝術》 譯者介紹 闕旭玲 政大哲學系畢業,留學德國六年,於特里爾大學主修德文。現專事德文翻譯,譯有《丈量世界》、《我與康明斯基》、《窮得有品味》、《午間女人》、《綿羊偵探團》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