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江戶町, 下 / 大型都市的發展.

  • 點閱:15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江戶町(下):大型都市的發展》 縝密的都市改造讓江戶町浴火重生, 成就了今日東京魅力無限的江戶文化! 德川家族耗費三代五十年光陰所建造的江戶城,以及不捨晝夜展現活力的城下町,在一六五七年正月二十日的明曆大火陷入熊熊烈焰,短短兩天之內,五十年的成果轉眼化為灰燼,十萬人的亡靈在無情呼嘯的寒風中徘徊。 肇基於安土桃山時代的都市建設技術,竟然如此不堪一擊,這讓德川幕府深感驚駭。然而再多驚駭也無濟於事!幕府在安定民心、撫恤災民之餘,提出了重建江戶町的嶄新計畫。正月二十七日,幕府旋即進行江戶的都市計畫實地測量。他們引進西洋測量術,以3250:1的比例尺繪製地圖,範疇遠及未來江戶可能發展的深川、本所、淺草、下谷、本鄉、小石川等周邊地帶,這就是後來有名的《江戶大繪圖》。 記取明鑑,一條護城河無法隔絕來自城下町的火焰,因此,幕府在城廓內闢建「防火區」,並於三月十五日開始江戶城的再造工程。兩年之後,屋頂全部改用銅瓦和土瓦的本丸御殿重建完竣,以防禦功能為主的大天守閣也囿於實際功能而不再興建,江戶雖成為「沒有天守閣的城下町」,但在防範都市災害方面則有長足進展。 原本熱鬧的町人地也廣闢防火堤和防火地,狹窄的馬路從原本的五.九公尺拓寬為九.九至十一.八公尺。一六六○年架設在隅田川上的兩國橋,更拓展了江戶的幅員,連結了武藏國(東京都)和下總國(千葉縣)。江戶,不再是武藏一國的城下町而已;江戶,已成長為一座大型都市 ── 大江戶。 町人文化也由此蓬勃發展,歌舞伎、大相撲、路邊攤蕎麥屋、花街柳巷「新吉原」、浮世繪、趣味漫畫、浮世風呂和浮世床……江戶百姓在灰燼中浴火重生,發揮喧嘩本色,共同譜寫一部至今不褪色的「江戶文化史」。 得獎記錄 ◆獲日本第28回「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 ◆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作者介紹 內藤 昌 1932年出生於長野縣。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建築系。工學博士。曾經擔任東京工業大學以及名古屋工業大學教授,目前為愛知產業大學校長。從事日本都市史和日本建築史的專業研究。曾榮獲日本建築學會獎。本書是在以物理學角度介紹江戶町的建設過程,而受到廣泛矚目的「江戶和江戶城」(鹿島出版會)發表十五年後,進一步結合這十五年來累積的研究成果,以更簡潔、淺顯的文字所撰寫的,內容更加通俗易懂。著有《新桂離宮論》(鹿島出版會)、《桂離宮》(講談社)、《江戶圖屏風》(每日新聞社)、《城的日本史》(日本放送出版協會)、《安土城的研究》(朝日新聞社)和《近代木工的系譜》等。 譯者介紹 王蘊潔 喜歡閱讀,藉由閱讀日文著作以了解另一種文化。時時期許自己忠實扮演好文字媒介的角色,讓更多讀者了解「原味」日本。 譯作:《別煩憂,開心就好》、《博士熱愛的算式》、《沉落的黃昏》(以上為麥田出版);以及《白色巨塔》(中、下)、《現在,很想見你》、《江戶町》(上)等書。 繪者簡介 穗積和夫 1930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東北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在經歷松田平田設計事務所的磨練之後,成為一名自由的插畫家。過去,穗積和夫一直專擅於汽車和男性時尚等領域,如今卻轉向致力於描繪帶有濃厚歷史風味的日本建築物和城市等主題,並以本系列作品為代表。目前身兼長澤節.Mode.Seminar及京都設計專門學校的講師。著作有《描繪日本的建築與城市風貌》(彰國社)、《成熟的男人更需要追求時尚》(草思社)、《你是穿衣服還是被衣服穿?》(三一書房)、《汽車插畫》(大衛社)。共同著作有《建築繪本:日本建築的形式》(彰國社)、《社會和生活繪本:人是如何打造房子》(岩崎書店)。譯作有《男人的穿著》(草思社)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