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律令法與天下法 /

  • 點閱:19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律令法與天下法》 本書主要在論述變革前的法制發展,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法制史研究的風氣更加蓬勃。 戰國秦漢以來到隋唐的法制發展,總的說來,對內實施律令法,對外實施「天下法」;律令法是用來約束每一個人的行為,天下法則是用來約束域外君長,但兩者終極目標均在德化百姓。兩者在漢以後逐漸建立以「禮」作為立法基礎,到隋唐而完備,可說是先秦以來儒教初次在禮律方面最具體的實踐。 這樣的歷史意義,在於以禮、律(法)作為建立秩序的兩大要素,而律(法)是禮的外在表現。「天下法」最能具體落實的地區,是歷史上所謂的「東亞世界」;其法制上的共通特質,或稱「中華法系」,或稱「東亞法文化圈」。 安史之亂是政治法制化成敗的分水嶺,令典重要性逐漸後退,律與令二大法制的運作系統成為形式化,宋以後政治逐漸獨裁化。律典雖至明清猶見遵行,令典至明初則罷廢。宋以後千年間的歷史發展,的確與唐以前的中古時期大不同了。 高明士 學歷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現職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經歷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任 著作 《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2003)、《東亞傳統教育與法文化》(2007)、《天下秩序與文化圈的探索》(2008)等書及論文多篇。 主編 《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1999)、《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2003)、《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全二冊(2005)、《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研究》全二冊(2005)、《中國法制史叢書》全十冊(2005-2012)等。 序 自 序 導論──中古律令制度發展的特質及其歷史意義 前 言 第一節 法典體系的完成 一、國內法:律令格式 二、國外法(天下法) 三、中華法系(東亞「法文化圈」)的形成 四、立法原理:禮主刑輔、失禮入刑 第二節 律令制度發展的特質 一、律令法典的儒教化 二、政治運作的法制化 三、「令」成為制度法典 第三節 法制發展的歷史意義:聖君政治凌駕律令政治 一、以格破律 二、上請決斷 結 語 第一章 隋代的律令制度 前 言 第一節 律令格式的編纂 一、開皇律令格式 二、大業律令格式 第二節 律令格式的卷數、篇數 第三節 律令格式的篇名 一、律 二、令 第四節 隋代的律令政治 一、文帝時期的律令政治 二、煬帝時期的律令政治 結 語 第二章 唐代武德到貞觀律令的制度 前 言 第一節 武德律令格式的編纂 第二節 貞觀律令格式的編纂 結 語 第三章 從永徽到開元律令的制定 前 言 第一節 永徽律令格式 第二節 開元七年律令格式 第三節 開元二十五年律令格式 一、條數問題 二、奏上與頒行 三、修撰人員 四、編撰成果:律、令、格、式及律疏、格式律令事類 結 語 第四章 唐律中的「理」──斷罪的第三法源 前 言 第一節 唐律「理」字解析 一、唐律中常見的「理」 二、唐律特定意義的「理」 三、附述:唐令中的「理」 第二節 唐判依理據律 一、唐代的判集 二、判集依理據律舉隅 第三節 禮、理與情理法 結 語 第五章 唐代的律令政治 第一節 律令制度與立國政策的奠立 第二節 法案實例的再檢討──試評君臣守法與不守法 一、貞觀元年(627)長孫無忌不解佩刀案 二、垂拱三年(687)劉禕之被賜死案 三、開元、大曆年間竊盜、強盜案 第三節 律令政治的困境──隋唐繼承北朝法制系統的內在包袱 結 語 第六章 唐宋令與「唐宋變革」的下限──天聖令的發現及其歷史意義 前 言 第一節 《天聖令》殘卷的價值及其課題 一、關於「服紀」(服制)規定 二、關於「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規定 三、關於宋「諸度地,五尺為步,三百六十步為里。」 第二節 《天聖令》在令典發展法史上的意義 一、政治的法制化 二、王化.教化的意義 三、「唐宋變革」說的下限 結 語──「天聖令學」的提出 第七章 天下秩序與「天下法」 ──以隋唐的東北亞關係為例── 前 言 第一節 導論:關於天下、天命、天下秩序、天下法 第二節 天下秩序三圈結構論 一、先秦天下秩序三圈結構論:從《禹貢》五服到《周禮》九服 二、秦漢隋唐天下秩序的三圈結構 第三節 天下法 一、漢唐天下法運作的基本要素及其運作原理 二、從隋唐史書〈東夷傳〉實例說明天下法 三、「天下法」的主要內容 結 語 第八章 中華法系 前 言 第一節 中華法系基本立法原理試析 一、禮之三義 二、成文法典與禮──中華法系的共相 三、中華法系共相舉隅──試釋律文「不應得為」條所謂「理」 第二節 中華法系的特質 一、晉唐律為藍本的成文法典 二、則天應時立法設刑 三、倫理化的法典 四、民族和諧的法理化 結 語 結 論 附錄一 《律令法與天下法》原刊論文目錄 附錄二 唐律研讀會 跋

譯者介紹 高明士 學歷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現職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經歷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任 著作 《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2003)、《東亞傳統教育與法文化》(2007)、《天下秩序與文化圈的探索》(2008)等書及論文多篇。 主編 《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1999)、《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2003)、《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全二冊(2005)、《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研究》全二冊(2005)、《中國法制史叢書》全十冊(2005-2012)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