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春草年年綠 : 你不能不知道的安寧緩和醫療 /

  • 點閱:16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春草年年綠:你不能不知道的安寧緩和醫療》 安寧緩和醫療的發展,是提供末期病人身心靈完整照顧,特別是在症狀控制方面的疼痛、水腫、呼吸困難的喘……全力幫忙末期病人生活品質能少受苦、多些舒適,並追求善終。病人能有善終,家屬哀慟可減至最低,能早日回歸社會生活,同時把安寧照顧的愛與關懷、感動,回饋給社會,不但會使醫病關係更祥和,社會也會更溫暖。 其實由最近實證研究可知:末期病人如能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顧,不但可減少無效醫療,節省大量不必要醫療耗費外,又因身心靈較安適,自然生命期比未接受者為長。因此除了醫療領域,應著重末期照護訓練外,社會大眾對安寧緩和醫療的內涵,需有正確的認知更為重要。 很多醫療人員、病人、家屬都誤解:「安寧照顧是醫師放棄了積極治療,讓病人安安靜靜的等死!」 因此悍然拒絕接受、甚至談論安寧緩和醫療。可嘆的是,無論是醫療界或社會大眾,並不太了解安寧緩和醫療的正確內容,並存有相當誤解,因此使許多末期病人,沒有機會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實為可惜! 本書特色 絕症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陳榮基 / 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 安寧團隊讓人感動的原因,不僅看到病人的「病」,更能看到病背後的「人」。--孫效智 / 臺大生命教育中心主任 一位末期病人,平均至少有五位核心家人,承受生死關頭的鉅大壓力與痛苦,也至少會有二十位親友與同事感到相當難過與不捨。台灣每年有十四多萬人死亡,因此有三百多萬人,也就超過十分之一的民眾,每天面對至親好友的末期照護課題、生死關頭的壓力、與長期間的痛苦,實在是很難等閒視之。 安寧緩和醫療,指的不僅僅是安寧病房,還包含了醫院有安寧門診,在安寧病房因症狀控制得宜後能出院的病人,還可繼續接受安寧團隊的居家照護,這是健保有給付的,一般民眾卻不知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是為了提供給罹患疾病,對於治癒性療法,已經沒有反應的末期病人,積極性的全方位照顧;更清楚的說,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是「肯定生命」,視死亡為一種正常的過程。 安寧緩和醫療的發展,是以跨領域的專業團隊,提供末期病人身心靈完整照顧,全力舒緩及降低疾病症狀所造成各種不適,來提昇末期病人的生活品質,並追求善終。所以安寧病房,不是在「消極等死」的地方,安寧病房的疾病末期症狀控制,獨步醫院內所有科別,讓病人在最後階段,能不受痛苦的往生。所以安寧病房是全醫院最沒醫療糾紛的地方,因為安寧緩和醫療,有愛相隨! 本書集安寧緩和醫療團隊多年來本土的照護經驗,以實例呈現,再加以專業說明分享;每個實例都是一齣可歌可泣的生命故事,希望藉由這些生命故事,帶給我們的感動,潛移默化增進正面生命意義的體認,與健康生死觀的建立,同時能對安寧緩和醫療,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作者介紹 邱泰源 學歷: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國際保健學碩士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博士班客座研究員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現任: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 / 教授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 / 主任 台灣國際醫療保健學會 / 理事長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 理事長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聯合會 / 秘書長 在日本求學時,課堂後,偶與日本同學們徜徉在校園櫻花樹、銀杏林下,伴著安田講堂各言爾志,驚覺日本不但政府十分重視國際事務與民眾旅遊健康,最高學府師生,亦多關注且熱心參與。 家庭醫學訓練背景的我,當時築個夢:期望有一天,台灣民眾也能不分時地,皆可得到全人照護。多年後,侯勝茂署長熱心推動加上一群理念相同人士的努力,終於使得「旅遊醫學」與「國際保健」在台灣更加根深茁壯。這個美夢的實踐需要更多民眾幫忙促成,共同關心旅遊保健醫療。 作者相關著作:《誰?是你的第一線醫師》、《健康行李》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