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我為何寫作 /

  • 點閱:16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當今的政治亂象,與語言的腐敗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喬治.歐威爾


  《動物農莊》、《一九八四》作者、知名政治諷刺小說家。看他娓娓細述他的寫作動機與歷程:「當我回顧我的作品,我可以清楚看到,只要缺少了政治性動機,我的作品就會毫無生氣,充斥空洞的華麗詞藻、矯飾的言辭與通篇的胡言亂語。」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讓政治寫作成為一種藝術。我的出發點,一直都來自於一種黨群意識、一種不公平感。……。我寫作,是因為我想要揭露一些謊言、吸引他人注意真相。」


  「政治性的語言——從保守黨到無政府主義派,所有的政黨都一樣——都是為了以假亂真、讓殺戮變得值得尊崇,並使空話聽起來煞有其事。」──喬治.歐威爾


  〈我為何寫作〉是歐威爾在1947年寫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回顧他寫作的經驗與歷程,文章中他提出四個寫作的動機,除了謀生吃飯之外,還有:完全的自我中心、熱衷於美的事物、基於歷史的使命、及政治性目的這四個原因。他說他個人前三個動機遠超過第四個,但他所處的背景,及日後的經歷,使他理解工人階層的存在,也使他對權威的痛恨加劇,特別是西班牙內戰的經驗,使他的寫作逐漸形成了第四種動機。


  想深入瞭解喬治.歐威爾洞悉政治與揭露謊言的獨到眼光,本書是相當重要的作品。除了〈我為何寫作〉一文外,書中還收入〈獅子與獨角獸:社會主義和英國的特質〉、〈政治與英語〉、〈書坊雜憶〉、〈對甘地的省思〉,共五篇文章。



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 1903-1950)



  英國著名小說家、政治諷刺作家和評論家,善以先知般的筆調勾畫人類陰暗的未來。生於英屬印度彭加爾省一個政府下級官員的家庭,家境並不寬裕,他自稱屬於「上層中產階級偏下」家庭。1917-1921年以獎學金進入著名的伊頓公學就讀,但無力升學。1922年至緬甸擔任英國皇家警察,對西方的殖民主義產生反思。1927年回到英國,開始長達四年的流浪生活,並依據這段經歷寫成《巴黎倫敦落魄記》(1933)。1936年以國際志願者的身份參與西班牙共和軍,支援反佛朗哥的西班牙內戰,後來寫成《向加泰隆尼亞致敬》(1938),揭露共產國際關於西班牙內戰的謊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受雇於BBC從事有關戰爭的報導,1944年完成寓言諷刺小說《動物莊園》。1948年完成名著《一九八四》,描繪一個極權主義達到頂峰的可怕社會,以辛辣的筆觸諷刺泯滅人性的極權主義社會和追逐權力者,本書出版後不久,即因肺結核而去世。





譯者簡介





張弘瑜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士,法國巴黎索爾邦大學藝術史學博士預備班。譯有《無牆的博物館》、《埃及》、《羅馬》、《希臘》、《澎湖人在台灣》、《弗洛依德傳》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