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朱昭陽回憶錄 : 風雨延平出清流 /

  • 點閱:24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朱昭陽(1903-2002),台北板橋人,首開日治時代台灣子弟考入競爭激烈的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先河,使台灣新聞界大事報導,也因此燃起台灣人在殖民者的刻意壓迫下對教育的熱情與重視。1925年,更以一個殖民地大學生之姿連中三元,先後通過日本行政科高等文官、司法科高考及大藏省(財政部)的就職考試,創下台灣甚而是日本教育界的先例,為當時的台灣人帶來了莫大的鼓舞。


  朱昭陽在日本的生活固然可謂平步青雲,他對母親──台灣的教育問題卻始終懷抱著豪情,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他放棄了在大藏省17年的工作,越年毅然決然地回台投身故鄉的重建,也是因為時刻以教育桑梓為念,同年9月,台灣人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延平學院就在他與宋進英、劉明等人的奔走下誕生了。本書即欲藉著紀錄延平從大學轉變為國高中補校、中學的經歷,深刻的刻畫創辦者朱昭陽的一生。


  從其家世、教育背景、仕途、二次大戰的爆發與結束,述及回台開辦延平學院,於經歷「二二八事件」巨變後延平的傾頹及復校,與進入合庫的公職時代等段落,循序漸進,不僅反映了時代的悲歌,也描繪出一位威武不屈的勇士圖像。



林忠勝



  台灣宜蘭人,1941年生,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中學、專科、大學及補習班教職二十年,學生逾五萬人。宜蘭慧燈中學創辦人,曾獲頒「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獎。1969-71年間,於中研院近史所追隨史學家沈雲龍從事「口述歷史」的工作,完成《齊世英先生訪問紀錄》一書。1990年,與李正三等人向美國政府申請成立非營利的「台灣口述歷史研究室」,從事訪問台灣耆老、保存台灣人活動足跡的工作。




吳君瑩



  林忠勝的同鄉和牽手,台北女師專畢業。她支持丈夫做台灣歷史的義工,陪伴訪問、攝影和整理錄音成為文字記錄的工作。



  他們的無私努力,讓更多關愛台灣的人知道先賢前輩的往事,進而期盼為台灣建造一座雄偉的歷史殿堂:《陳逸松回憶錄》、《朱昭陽回憶錄》、《楊基銓回憶錄》、《劉盛烈回憶錄》、《廖欽福回憶錄》、《高玉樹回憶錄》,就是他們心血所砌成的台灣歷史的基石。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