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北京市城區成年超重/肥胖人群肥胖相關行為因素分析 /

  • 點閱:19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研究按照2005年北京市國民體質監測抽樣方案,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北京市城7區26個監測點抽取2374名成年人(男1098人,女1272人)作為調查樣本,從中篩選出1062名超重╱肥胖者作為實驗組,1220名體重正常者作為對照組;通過查閱文獻、專家訪談和調查、問卷調查、體質測量等方法,提出並定義肥胖相關行為的概念,對相關因素背景下的人群超重肥胖狀況和超重與肥胖人群的肥胖相關行為因素進行調查和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社會人口學因素和肥胖家族史等對超重╱月巴胖狀況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的影響作用尤為重要,其對超重╱肥胖狀況的影響以肥胖相關行為因素為中介變量。男子、40歲後、高中以下學歷、中間以下收人水平人群,肥胖相關行為因素的危險性較高,具有較高的超重用巴胖的風險。



2.肥胖相關行為因素分為遏制肥胖行為因素和促進肥胖行為因素。遏制肥胖行為因素包括︰合理飲食結構、良好飲食習慣、無或少高危飲食喜好、有指導下的經常鍛煉、適當的控制體重行為、步行為主的交通方式、不吸煙、少飲酒等;促進肥胖行為因素包括︰不合理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高危飲食喜好、食欲好、無鍛煉或鍛煉水平低、私家車為主的交通方式、睡眠質量好、每天看電視2小時及以上、中重度吸煙、常飲酒等。肥胖相關行為因素間呈中低度相關關系。



3.超重用肥胖人群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較體重正常人群差,對高危食品喜好和食欲則相反。飲食喜好和飲食習慣對肥胖狀況的影響作用可能大于飲食結構。



4.促進健康、減肥和健美是超重╱肥胖人群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他們多選擇在免費場所,采用鍛煉強度較低的項目進行鍛煉,鍛煉中缺乏指導。這一人群具有較高的體育鍛煉參與率和鍛煉水平,但是鍛煉的減肥效益不理想。



5.大部分超重╱肥胖者具有較適當的控制體重行為,體育鍛煉和控制飲食是采用人次最多的控制體重措施,控制體重措施的不同組合與控制體重效果自評存在關聯。控制體重行為各因素間相互影響,且存在性別差異。



6.超重╱肥胖人群在交通方式、睡眠質量、坐姿活動時間、每天看電視累計時間等日常和閑暇生活行為因素和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上具有較高的危險性。



7.依據肥胖相關行為因素劃分的8種行為類型中,健康促進型人群超重╱月巴胖風險最低,積極鍛煉、吸煙、危害健康和享樂型等人群超重╱月巴胖風險較高,行為類型存在性別差異。



8.建立了成年人肥胖相關行為因素危險性綜合評價標準。回代檢驗結果表明,本評價標準能較好反映不同BMI等級人群間行為因素的差異。肥胖相關行為因素危險性的增高是超重╱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超重;肥胖;健康相關行為;肥胖相關行為;遏制肥胖行為因素;促進肥胖行為因素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