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化妝品調製學實驗 /

  • 點閱:9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第1章 肥皂  肥皂之使用可追溯至4,000年前,也是最古老的清潔用品。在早期製作肥皂時,是將草灰與油脂共熱煮沸(煮皂),油脂逐漸發生水解作用,分解出脂肪酸,利用脂肪酸與碳酸鉀作用而製成肥皂。19世紀末廉價的氫氧化鈉(苛性鈉)被使用於肥皂配方中,且在物理化學、實體化學方面都有不錯的進展,也讓肥皂工業有急速進展並得以大量製造。20世紀中期,因合成化學和石油化工的發展,能供應便宜的化工原料,帶動了合成清潔用品的興盛。今日的肥皂工業,逐漸以品牌形象為主要市場的導向。其中,肥皂本身的品質、訴求與效用也是現代消費者購買時的考慮因素之一。1-1概論  肥皂不論是外觀的差異或型態有些許的不同,其基本構成都是皂基。經由不同原料組成、原料特性及製作流程的差異,可將肥皂之類型分為以下幾種:傳統肥皂;化妝肥皂1.利用動植物油脂製造所得之皂基,經過脫水、壓模成型的肥皂。2.主要成分為脂肪酸鈉鹽,另外還會少量添加如甘油、高級醇類、植物油等副劑,以改善肥皂本身的觸感及滋潤性。3.具有優良的清潔能力,相對地對皮膚的刺激性與去脂力也較大,但在硬水中的清潔力與起泡力均不佳,且容易與硬水中的金屬離子產生沉澱物。超脂肥皂;乳霜皂1.超脂肥皂是在皂基中加入3 ~ 10%比例的高級脂肪酸醇類,常添加的高級脂肪酸醇類的成分有鯨蠟醇(十六醇)、硬脂醇(十八醇)或羊毛脂等。2.若高級脂肪酸醇類的比例偏高,會造成清潔力減弱。3.這類型的肥皂能提高對皮膚的滋潤性、改善使用後的乾澀感,因此對於油性肌膚者較不適合。4.將超脂肥皂浸泡於水時,所添加的副劑成分與水乳化而使水顯得特別濁白,因此又稱為乳霜皂。透明皂;半透明皂1.透明皂外觀的形成是因為在皂基中加入丙二醇、丙三醇、己六醇、乙醇等多元醇類作為稀釋劑,降低皂基的結晶率、增加透光率。2.若多元醇類用量太高,會造成透明皂的洗淨力下降。3.皂化後水分的多寡會影響肥皂的透明度,過多的水分造成肥皂不透明,可藉由乙醇來帶走多餘的水分。4.由於含大量多元醇類,因此於潮溼的環境中容易因為吸收過多的水分而變成軟塊,而降低透明皂的使用壽命。藥皂1.於皂基切削後,添加少量的消毒劑或殺菌劑,依添加的成分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效。2.添加甲酚能加強斂汗的功能、使用三氯沙(Triclosan)能具有抗菌作用、含50%碘化鉀(Potassium Iodide)的藥皂能治療皮膚斑疹、使用含5 ~ 10%的水楊酸藥皂能治療粉刺面皰。合成皂1.合成皂不使用傳統皂基做為原料,因此並非肥皂,乃是加入界面活性劑與可塑性黏結劑,使其固化成型而得皂塊,故取其皂塊外觀而稱為「皂」。2.其耐硬水能力佳,並可調節酸鹼值(pH值)至5 ~ 6.5之間的中性或弱酸性肥皂,洗後皮膚有滑溜感、去脂力較強。嬰兒皂1.嬰兒皂所使用的皂基不得含有游離皂鹼與游離脂肪酸。2.需避免使用色料與香料,減少可能對皮膚造成任何的刺激。浮水肥皂1.質體比重小於1,入水後可浮於水面之肥皂。2.浮水肥皂之製成與成分與一般肥皂並無相異之處,惟於皂基形成時進行高速攪拌混入空氣,讓體積增大,造成比重變小,因此可浮於水面。液體肥皂1.液體肥皂的組成一般而言可分為三種:純皂化配方、合成界面活性劑與混合型。2.特性是對水的溶解度極佳,皂基以C12 ~ C14的脂肪酸鉀鹽或烷醇胺鹽為主,溶於水呈弱鹼性,能軟化角質及油垢,達成去汙的功效。植物油皂1.植物油皂的油脂以棕櫚油居多,但原料本身的成本較高。2.椰子油皂因質地較硬且單獨洗淨力不佳,因此不會做為植物油皂的原料。磨砂肥皂1.皂基中加入杏仁、核桃粉等不溶性顆粒,讓肥皂具有輕柔的磨砂作用。2.能達到除去老死細胞、清洗毛孔、強化角質細胞代謝等功效。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