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大學.中庸解讀 : 新世紀繼往開來的思想經典 /

  • 點閱:39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大學》與《中庸》原本各是《禮記》中的一篇短文,至南宋朱熹將其收於「四書」之中,與《論語》、《孟子》並列,一躍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其中,《大學》又因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明朝以來科舉考試的主要材料,乃成為國人熟知的古代經典,其思想所造成的影響也普遍深入人心。傅佩榮教授的解讀著重於澄清概念,回溯孔孟原典,展現一貫系統,盡量避免抽象或玄妙的術語,由此期望古代「大學」教育的理想再現於今日,成為我們共同尋求的學習目標與修養指南。本書特別附錄朱熹的《大學章句集注》及王陽明的《大學問》,便於讀者查考之用。「中庸」即是「用中」,是用中所造就的至德。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篇末提及「子思作中庸」一語。書名「中庸」,取義甚高,因為孔子在《論語‧雍也》說過:「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這表示「中庸」是孔子之前早就存在的至高德行,而百姓長期以來很少能做到的。傅佩榮教授在解讀《中庸》時,大量引述《論語》與《孟子》的相關資料,並以《易傳》的內容相互參照,希望藉此突顯本書在儒家學說傳承上的特殊地位。《大學》如果算是大學本科生的教材,《中庸》則是研究所的教材,其深度、廣度與高度讓人望洋興嘆,值得終身學習、實踐及品味。作者簡介:傅佩榮,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著有《儒家哲學新論》、《中西十大哲學家》、《西方心靈的品味》、《不同季節的讀書方法》、《為自己解惑》、《人生問卷》、《四書小品》、《文化的視野》(立緒文化)等數十部,並重新解讀《論語》、《莊子》、《老子》、《孟子》、《易經》(立緒文化)。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