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臺灣美術四論 : 蠻荒/文明.自然/文化.認同/差異.純粹/混雜 /

  • 點閱:30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書作者兼俱藝術與社會學跨領域背景,企圖為臺灣美術的研究與詮釋開啟一條新路徑。他從文化研究、符號分析及後殖民視覺文化的觀點出發,描述、分析、批判與詮釋近現代臺灣美術的發展,以「蠻荒/文明,自然/文化,認同/差異,純粹/混雜」為架構剖析臺灣近現代美術的文化內涵與圖像意義。


  本書透過四組理念對照模式進行臺灣近現代美術發展的解析,同時思考、解讀視覺藝術在文化意義方面的可能性。



全文分六篇章:



  續論  敘明出版動機,藝術史、圖像分析與文化觀察間的辯證關係。


  第一章「蠻荒/文明」——蠻荒之美:殖民臺灣風景畫中的探險與旅行」,闡明帝國之眼、旅行與視覺再現的聯繫,及其在風景畫中的體現。


  第二章「自然/文化——從自然的臺灣到文化的台灣:日據時代臺灣風景圖像的文化表徵探釋」,探討地理天候如何納入殖民詮釋系統,成為美學表現殖民統治的雙重修辭。


  第三章「認同/差異——美學與差異:朱銘與1970年代的鄉土主義」,剖析鄉土美術運動與社會寫實主義美學主張之間的緊張關係,及其背後所建構的意識型態。


  第四章 「純粹/混雜——近鄉情怯:臺灣近現代視覺藝術發展中本土意識的三種面貌」,檢視戰前後、解嚴前後美術中的本土概念之展現及其問題性。


  結論  「符號分析、意義詮釋與閱讀策略」,評論符號詮釋、圖像分析與作品美學價值的關係,意圖開展臺灣美術研究的新取徑。



廖新田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兼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


英國中英格蘭大學藝術博士



學術專長


後殖民視覺文化論述、視覺與藝術社會學、臺灣美術與文化



獲獎


台北市立美術館美術學術論文雙年賽獎、林玉山學術論文獎、教育部公費留考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