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藝術的張力 : 臺灣美術與文化政治學 /

  • 點閱:27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以文化政治學角度考察美術,另類思考台灣藝術史與藝術論述   本書延續《臺灣美術四論》的思考架構,在探索過程中逐漸凝聚為五個面向並朝向文化政治學的思考:主體/客體、宏觀/微觀、過程/結果、內在/外在、對象/主題。從現代臺灣美術發展歷程中的一些核心議題,如主體性與認同、文化政治、後殖民批判、視覺文化、當代展覽現象、藝術批評與文化研究等等來探討藝術張力之所在。在全球在地化的潮流中,這本書同時有著接軌與反思臺灣現代美術的企圖,相當具有前驅性,是另類思考藝術史與藝術論述的策略與方式。   本書從臺灣美術中的當代藝術批評與藝術史的文化政治學探討藝術張力之所在。 全文分六篇章 :   續論  敘明出版動機,申論”藝術的張力”作為探討現代美術的理論基礎與演繹思維,並闡明本書所引入的核心概念”文化政治學”在詮釋台灣美術現象與批評的理論與理路。   第二章〈臺灣美術主體性的想像與抉擇〉探討主體性的內在理路、弔詭、困境及當代批判:一種流動的主體形成,以及臺灣美術在主體性探討上所易落入的政治立場迷思。   第三章〈臺灣戰後初期「正統國畫論爭」中的命名邏輯及文化認同想像(1946-1959):微觀的文化政治學探析〉藉著重探「正統國畫論爭」和文化政治學進行對話。指出藝術家個體對應於權力結構,在協商中發展出調和微觀與宏觀的生存之道。   第四章〈在臺灣展示「異文化」:馬諦斯、東方風格及其批判〉係針對國立歷史博物館馬諦斯展覽進行後殖民主義的剖析與批判,提出我們熟知的、常被告知的「歡樂馬諦斯」文本外的另一個馬諦斯的故事,可能並不全然是快樂的結局。   第五章〈由內而外或由外而內?臺灣美術的後殖民主義觀點評論狀況〉中,認為臺灣美術的後殖民主義藝評和位置性(positionality)有關。在殖民歷史的背景下,論述位置被內外區隔的批評意識,使得數量不多的臺灣後殖民主義藝評呈現出統治者/被統治者的思考與批評關係是僵化的、對立的。   第六章〈臺灣當代藝術評論中的當代思潮介入:朝向一個文化研究的理念探析〉乃結合文化研究針對這幾年來國內展覽與藝評生態的重大轉向。

廖新田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
  英國中英格蘭大學藝術博士
 
  學術專長
  臺灣美術與文化、後殖民視覺文化論述、視覺與藝術社會學

  獲獎
  臺北市立美術館美術學術論文雙年賽獎、林玉山學術論文獎、教育部公費留考

  相關著作

  2009
  〈傅狷夫書藝特色及傅式書法集字觀察報告〉,《傅狷夫教授百歲誕辰紀念書畫集》,臺北:臺灣藝術大學,頁318-325。
  〈解放風景——自然的新人文思索〉,《重返風景:當代藝術的地景再現》,臺北:遠流,頁6-13。
  2008
  《臺灣美術四論》,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2007
  〈臺灣美術主體性的想像與抉擇〉,頁7-37,收錄於《區域與時代風格的激盪——臺灣美術主體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2007
  “The Beauty of the Untamed – Exploration and Travel in Colonial Taiwanese Landscape Painting”,收錄於Yuko Kikuchi(池田菊子)編 Refracted Modernity: Visual Culture and Identity in Colonial Taiwan(折射的現代性:殖民台灣的視覺文化與認同),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出版。
  2006
  《從深層到表面: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視覺模式研究》,臺大社會學博士論文。
  2006
  〈再現台灣:臺灣風景畫的視覺表徵〉,《臺灣美術》65期,頁16-31。
  2006
  〈近鄉情怯:臺灣近現代視覺藝術發展中本土意識的三種面貌〉,《文化研究》第2期,頁167-209。
  2005
  〈美學與差異:朱銘與一九七○年代的鄉土主義〉,頁27-45,收錄於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朱銘美術館主編,《當代文化視野中的朱銘》。臺北:文建會。
  2004
  〈從自然的灣到文化的臺灣:日據時代臺灣風景圖像的視覺表徵探釋〉,《歷史文物》126號 ,頁16-37。
  2003
  〈臺灣美術作品中的地理意識及其呈現:以三個議題為例〉,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臺灣、地圖與觀點」研討會,11月14日。
  2003
  〈馬諦斯,東方風格及其批判〉,《歷史文物》118號,頁39-49。
  2002
  〈從自然的灣到文化的臺灣:日據時代臺灣風景圖像的視覺表徵探釋〉,2002文化研學會年會 「重返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12月14、15日) 發表。
  2002
  《日據時期臺灣風景畫中的殖民主義,後殖民主義與地方認同》(Colonialism, Post-colonialism and Local Identity in Colonial Taiwa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1908–1945) (博士論文)
  2001
  〈蠻荒之美──殖民台灣風景中的冒險、旅行與漫遊〉,「臺灣藝術與設計中折射的殖民現代性」國際研討會,文建會、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英國Chelsea藝術與設計學院,8月27-28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