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博物日本 : 本草學與江戶日本的自然觀 /

  • 點閱:4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走入江戶本草學者的世界 認識近世日本探索未知,建構自然知識的歷程 啟蒙運動、科學革命只發生在西方? 德川幕府時代,日本也曾嘗試有系統地整理自然知識 江戶時代累積的研究成果,明治維新後融入近代科學,也影響了臺灣 重新認識在亞洲近代化過程中,被遺忘的一頁知識史 ★普林斯頓東亞研究專家費德里柯.馬孔顛覆認知、開創視野之作 ★深入江戶日本的社會文化,看本草學者如何掌握時勢,盤點自然,開創新知! ★跳脫東西文化大分流的刻板印象,看見從江戶日本到近代科學的連續發展 ★科學史、環境史、博物學領域學者共同推薦 在古代日本,未開發的自然被認為是神聖的空間,人類不能輕易跨入。但這樣的自然觀,到了江戶時代卻發生重大轉變。有一群本草學者,開始有系統地研究自然、認識自然。幕府時代的後期,也曾發展出與近代歐洲相近的開發自然、富國思想。明治維新之後,江戶時代累積的本草學研究成果,被吸納進西式的學科分類中,對台灣也曾產生深遠的影響。 過往史家認為,科學革命、啟蒙運動都發生在西方。本書顛覆了這種刻板印象,指出在德川時期(一六○○—一八六八)曾經發生近似的知識革命。 十六世紀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從中國傳入日本。日本的學者雖然深受影響,卻也很快發現:來自中國的自然知識在日本無法完全實用。時值戰國時代結束,德川政權穩固,社會經濟開始發展,新知識得到發展的空間。漸漸地,本地學者開始研究日本本草,發展出與中國不同的本草學。 日本第一部原創藥物學百科全書——貝原益軒的《大和本草》,即是在這樣背景下問世。貝原益軒曾表示,他的研究目是提供本國人民具體幫助。到了德川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在位時,更是對日本動植物物種發動了全面性的調查,由本草學者主導,各藩國配合提交「產物帳」。德川吉宗更參考普查所獲得的新知,進行農業改革,並建立國家贊助的藥園。 本書帶領我們進入江戶時代蓬勃發展的本草學,一探其中豐富奇妙的知識史問題: ◎日本為何能發展出與中國截然不同的本草學?——從以中國的《本草綱目》為典範,到注重觀察本地自然、發展本地知識。 ◎幕府、藩國怎樣贊助、培養新一代學者? ◎貝原益軒、丹羽正伯等學者如何整理本地自然知識? ◎日本學者為何在十八世紀進行全國的物種普查? ◎幕府將軍,各地如何搜集資訊編纂「產物帳」? ◎本草學問如何影響經濟改革? ◎十九世紀的「薩摩經濟奇蹟」,背後有本草學者運籌帷幄? ◎日本近世自然觀的轉變,與西方近代自然觀有何異同? ◎明治維新之後,本草學與西方科學的關係,是斷裂還是融合? 這是在亞洲近代化過程中,被忽略的一段知識史。馬孔帶著我們,跳脫西方科學發展史的視角,深入日本近代的一場知識革命。除了讓我們更加認識知識生產、典範創造的過程,打開「何謂科學?何謂知識?」的想像,也帶給我們一個重新認識亞洲,認識亞洲近現代化歷程的寬闊視野。

費德里柯.馬孔

費德里柯.馬孔(Federico Marcon)

威尼斯大學(Università Ca' Foscari Venezia)東亞語言與文化研究畢業,副修語言哲學。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史博士。博士研究期間曾長期於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進行研究。曾於哈佛大學賴肖爾日本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後在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擔任助理教授。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學系副教授,也在歷史系教授日本史。

林潔盈

譯者簡介

林潔盈

臺灣大學動物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博物館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圓之書:知識發展的球狀視覺史》、《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長壽的悖論》等。



審定者簡介

張哲嘉

美國賓州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以降東西方醫藥文化交流史,也旁及其他與醫藥關係較為密切的科學史次領域。二○○八年曾以藥草大黃的研究獲頒國際東亞科技與醫學史學會(ISHEASTM)之「竺可楨論文獎」(Zhu Kezhen Award)。自二○一五年起於大學講授本草史、傳統醫藥史等課程。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