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閱讀魅影 : 尋找後班雅明精神 = The phantom of reading : In search of the post-Benjamin's spirit /

  • 點閱:43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書收錄石計生近年來有關藝術與社會方面的思考與評論,觸及現代詩、小說、造型、攝影和電影諸美學形式,並以動中之靜的當代閒逛者角度切入觀察,裸露城市空間文化的跨界變化。


  而在後現代的社會轉變中,通過與班雅明精神的對話辯證,本書以比較研究的態度,在東方智慧的燭照下,隱約晃蕩屬於腳踏實地的行走餘光,面對集體/自我的閱讀魅影纏繞,一方興未艾的多層次、未知所終的文化實踐旅程從中展開。



石計生



  筆名奎澤石頭,1962年生於高雄,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社會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主授藝術社會學、後現代空間與當代社會理論等課程。著作包括詩集《在芝加哥的微光中》(1999)、《海底開滿了花》(2001)、《時光飛逝》(2003)、《完整的他者》(2006)等四種。散文集《成為抒情的理由》(2005)、《就在木棉花開時—公館/溫羅汀的那個年代》(2006)等兩種。理論研究《馬克思理論與當代社會制度》(2000) 、《宜蘭縣社會經濟發展史》(2000)、《藝術與社會: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啟迪》(2003)、《社會學理論——從古典到現代之後》(2006)等四種。從班雅明的思想遺產與其後的配置發展與啟迪,本書藉由觀照美學理論和城市的藝術形式表現,以詩文學的筆法,自由出入東西方作品解讀,並提出圓現象閱讀找尋後班雅明精神的多層次實踐,允為作者藝術社會學方面反思最新力作。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