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指引教育走向,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臺灣卻沒有以教育目的為主題的學術專著。雖然在許多教育書籍中,都會提到教育目的、教育理想,如五育均衡發展等等,但仍欠缺嚴謹的討論。本專書是針對英美教育哲學界二十世紀二次大戰後對教育目的性質之討論及涉及的核心概念,如內在教育目的、自主性、批判思考等的細緻研究。
作者簡成熙博士浸淫教育哲學逾三十年,特別是分析的教育哲學,讀者可以在這些篇章中,充分體會分析方法論的精神,體會做哲學的知性探索樂趣。本書也針對愛國主義、宗教、技術、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目的,提供哲學的反思。全書不僅可提供各類教育學研究學者、研究生探索教育的參考,更可厚實教育政策制定者視野,允為臺灣教育學近年的深度之作。
簡成熙
現為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教育學院院長;祖籍四川省江北縣(今重慶市),1964年生於臺灣苗栗;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哲學博士(1994); 致力於性別、人權等議題,並獲選多所專業學會理、監事;主要研究領域是教育哲學,兼及品德教育、公民教育與性別教育。近年致力於英美分析傳統與歐陸教育思潮的會通。多次獲國科會(科技部)成果獎助,著有《理性、分析、教育人》、《教育哲學:理念、專題與實務》、《教育哲學專論:當分析哲學遇上女性主義》、《電影與人生》、《新世紀教育哲學的回顧與前瞻》等書。除上述專著外,作者譯有G. R. Knight之《教育哲學導論》、《哲學與教育:基督教觀點》、J. F. Soltis之《教育概念分析導論》、J. Maritain之《十字路口的教育》、R. S. Peters之《倫理學與教育》等教育經典;獲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111年度木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