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關於藝術與社會運動交會的在地紀錄,
由多層次的對話往返、意義的創新,思考兩者間可能的未來。
呂佩怡
策展人、研究者、藝評人,目前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全英文碩士學程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分為兩個主軸:一為美術館之外藝術實踐與策展,包括藝術與城市、社區/社群/社會參與、文化行動等,另一軸線則關注展覽史、策展研究,策展與策劃實踐包括:擔任2014年第八屆深圳雕塑双年展「我們從未參與」副策展人、2015年英國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微型小革命」策展人、2016年第五屆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負地平線」」共同策展人、北美館「對談雙年展」講座策劃主持、2017–2018年臺北當代藝術館「春之當代夜-亞洲策展史I&II」策劃主持,其出版發表散見於國內外研討會、學術期刊等,研究計畫專書《臺灣當代策展二十年(1992-2012)》獲得第十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出版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