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暴力 : 特定文化與政經環境下的集體認同 /

  • 點閱:1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什麼是暴力?
暴力一定是壞的嗎?
暴力真的有「正當性」與「非正當性」的區別嗎?
相較於現代,過去的社會比較殘暴?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了解暴力的形式與演變。


暴力是人類歷史和人類本性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最獨特的特徵之一,
暴力跨越了時間,是所有文化和社會共同擁有的事物,
它不僅定義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
也影響了團體與國家在千年間的互動方式。

每個社會都存在暴力,所有個體都具有暴力的能力,
但暴力的定義會隨著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改變,
也取決於當下所處的社會文化或政治風氣。
例如,家暴直到十九世紀才被視為不可接受,
在此之前,男子有權以暴力維持家庭紀律;
在所謂的「反恐戰爭」中,
由國家主導的「正當酷刑」被認為可以拯救數千條生命。

此外,不同社會和個體的暴力程度並不相同,
而在不同的文化中,暴力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本書深入探討現代世界中各種暴力行為,
包括人際暴力、性別暴力、集體暴力、宗教暴力、性暴力、政治暴力、網路暴力等等,
同時解釋史前世界的暴力與現代世界有何不同,
以及這些差異的重要性。
透過研究暴力行為所涵蓋的觀念、價值觀和文化實踐,
以及其所處的歷史或文化,理解暴力的本質。

本書也討論了諸多與暴力相關的核心問題,
包括暴力是否總是「壞的」,人類暴力是否有任何界限?
為什麼曾經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事物,如家暴、決鬥、奴隸制,在某些社會和文化中逐漸變得不可接受,但在其他地方仍然存在?
隨著時代演進,我們的暴力行為是變得更多還是更少?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作者簡介

菲力普•德懷爾(Philip Dwyer)


澳洲紐卡斯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暴力研究中心主任和歷史學教授。

譯者簡介

顏冠睿


自由口筆譯者,臺灣師範大學翻譯所博士生、會議口譯組碩士畢業。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