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真菌大未來 : 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 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 /

  • 點閱:1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先祖智慧,如何讓毫不起眼的真菌化身火種與抗菌良方?古希臘秘密儀式華麗轉身,關鍵菇種成新興科技材料?致幻菇的禁忌研究,竟是人類與自然永續互動的嶄新希望?只要活著,菇的事就是你的事!各界菇勇者邀您一起打開未來之門(依首字筆畫排序)PanSci泛科學石信德|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菇類研究室 研究員兼主持人艾蜜莉&唐姐|「野菇生態觀察」版主李博仁|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生醫組 副教授林翰佐|《科學月刊》總編輯張東君|科普作家鄭杏倩|生態藝術繪者,「植物藝術工作室」版主真菌王國在地球世上五次重大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他們是自然界的建築師,是所有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維持著重要的生態系統,循環利用養分並連接廣大地區的植物,並幫助生產許多現代生活的必需品,例如葡萄酒、巧克力、麵包、洗滌劑和青黴素。如今,基於生態、環境危機,真菌又被人類被設計用於種植肉類替代品、創造新的藥物來源、生產可持續的生物材料、修復環境,甚至擴大我們的集體意識⋯⋯林麥可和蘇芸,兩位真菌狂熱者,自年輕時開始研究真菌。真菌王國廣袤無垠,從平日吃的蘑菇到令人醉心的迷幻菇,小到菌絲體大至全球最大生物體奧氏蜜環菌(Armillaria ostoyae),菇的奧秘遠超人類想像。他們撰寫本書,盼能讓更多人正視真菌的重要性。-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導著——真菌就是會腐爛的東西,是我們生活的敵人。事實上,地球絕大部分生物都仰賴真菌維生,其更是大自然的重要分解者,能將腐敗的有機物分解,最終幻化成養分重歸大地。無數食用菇和食品發酵離不開真菌,深入瞭解它們,就是在瞭解地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從人體基本需求到醫療保健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自古以來,人們就利用酵母菌製作麵包和酒等食品,而牙齒必須依靠口腔中的真菌維持平衡,甚至我們的腸道裡,也有上百種真菌共生著⋯⋯現代醫學也有許多藥物來自真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明的青黴素,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可是拯救了無數受細菌感染的傷兵和病人功臣。許多中藥材也包含真菌,例如靈芝和冬蟲夏草。食用菇如香菇、木耳,則富含多醣體和維他命D等物質,對腸道健康和增加免疫細胞也有幫助。 迷幻菇為人類開啟意識革命古希臘人使用迷幻菇進行愛留西斯秘密儀式。這些神聖之菇長期以來遭受禁錮,直到近年,科學家才再度對其進行研究,發現它們似乎對精神疾病、心靈覺醒等大有助益。近年甚至有所謂「微劑量」的概念:每日攝入少量迷幻菇(不會導致幻覺的程度),可以增加生產力和創造力,也能大幅提升對自我和周遭世界的理解。這種以意識為目的的迷幻菇使用,已形成社會運動。如果我們以開放和理性的態度面對迷幻菇,便能看到更多可能性。這些古老的心靈密碼,可能為人類意識帶來革命的曙光。 真菌,就是未來從土壤到腸道,真菌無所不在。我們不應再小看真菌。首先,真菌形成的菌絲網絡能幫助植物分享資源與信息,為地球上絕大多數生態系兢兢業業地服務著。其次,不只是食用菇和發酵食品,未來真菌在吸收重金屬和污染上的特性,或許能提供清潔能源、環境修復,甚至是先進的醫療技術。最後,真菌可望提升我們的意識,開啟人類心靈的新紀元。-本書是對真菌隱藏王國的完整地圖,探討了它們在食品、醫藥、迷幻劑、心理健康以及環境修復等領域的影響,不僅揭示了真菌如何構成現代生活的基礎,也說明其如何幫助我們塑造未來。豐富的文字內容、令人驚嘆的數位圖像,邀請讀者更深入地瞭解我們與自然世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更深入瞭解我們自己!各界菇勇者熱情推薦新的演化科學證據顯示,真菌與動物具有遠古的共同祖先。菇類是大型的真菌,除了可供食用常見的食用菌外,還有作為藥用的菇類。誠如本書作者提出「真菌喚醒了我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未來的真菌探索面向包羅萬象,可作為日常生活用品的包材、皮包或建築素材,也被用來應對愈來愈嚴苛的環境議題,甚至衍生至人類心靈層次的應用。藉由這些新的知識層面,我們得以探索真菌未來的應用領域及解方,更呼應作者的期許:開啟人們與真菌的對話。––石信德|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菇類研究室 研究員兼主持人好喜歡作者描述真菌是「崇高而優雅的生命形態」。真想告訴全世界,沒有比菇菇更美更迷人的生物了!––艾蜜莉&唐姐|「野菇生態觀察」版主一本集美、澳、臺真菌狂熱份子與天才博士之力闡述、撰稿、翻譯的科普大作!––李博仁|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生醫組 副教授真菌像是住在森林中的神秘精靈,有些外表光鮮,有些極其低調。它們往往在雨後倏然出現,在草地裡,在樹叢間。部分真菌有毒的事實,使多數人對其敬而遠之,但這當中也不乏鮮美食材⋯⋯從昂貴的松露到華人世界熟悉的香菇,都將人類的飲食文化提升到另一層次,且早已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內容精彩,將為你解開真菌的全能風貌。––林翰佐|《科學月刊》總編輯真菌與生物和環境的合作方式五花八門,更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書除了介紹它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有關真菌作為「致幻劑」的歷史和研究上有更多的著墨。那些存在於傳統儀式中的迷幻物質,現已開始有部分被作為醫療使用。你能想像真菌在治療精神疾患上的貢獻嗎?這只是一個開始,更多還未被發現的真菌物種還能如何改變人類生活,很值得期待!––鄭杏倩|生態藝術繪者,「植物藝術工作室」版主

林麥克Michael Lam生於雪梨,職業生涯始於創立技術和消費類的初創公司,在二十一歲時與他人共同創立一間線上眼鏡品牌,是澳洲最大眼鏡連鎖店之一。然而,早期致幻劑的轉變經歷激發了他對真菌的迷戀,並促使他改變職業。目前他致力於研究真菌、致幻劑、生態學和人類學。對心靈的探索以及自然如何引起意識狀態的改變,使他走上自我探尋的道路,並走向對世界觀轉變的融入。透過寫作,麥克正尋求藉由藝術和科學加深對人類體驗的理解。蘇芸Yun Hsu一位有天賦的研究者,致力於意識的研究,並使用語言和文化作為連結和治療工具。蘇芸出生於上海,從小就接觸到傳統中醫藥和真菌的益處。在雪梨和倫敦銀行部門的企業戰略事業取得成功後,她藉由流瑜伽(Vinyasa)教師培訓轉向靈性探尋。同時,早期的致幻經歷塑造了對她人類體驗的整體探索。現在,蘇芸尋求分享她藉由多年實踐研究獲得的智慧和知識。譯者簡介顧曉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主修真菌細胞生物學。旅居英國與芬蘭有十載,遊歷過二十幾個國家。目前在生技公司擔任技術總監,個人興趣為科普寫作。相關著作:《菇的呼風喚雨史: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