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說出你喜歡一幅畫的理由 : 美學欣賞第一課 : 遇見達文西、林布蘭、畢卡索、普普藝術時, 如何「說」才能以知性表達感性 /

  • 點閱:91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英國BBC藝術總編、倫敦泰特美術館前媒體總監威爾.岡波茲推薦! ◎畢卡索的畫好抽象?其實,「那是一種透視法,傳達野性的力量」。 ◎林布蘭作品都暗暗的?「他是光線之王,瞇眼,反而會看到重點」。 ◎歐巴馬當年的競選海報竟被永久珍藏?「因為這畫讓人民看到〈希望〉」。 走入美術館,你會怎麼形容看得懂或看不懂的作品? 「梵谷的〈星夜〉怎麼跟我看到的星星不一樣?」、 「達文西畫中的蒙娜麗莎,笑得好詭異?」、 「明明就是罐頭,這也叫藝術?」 畢卡索的作品〈三個音樂家〉,很疑惑:「這是在畫啥?」 除了用好美、好醜、好像、好震撼……情緒性的主觀判斷, 如何說出喜歡或不喜歡一幅畫的理由,才能彰顯自己的獨特品味? 本書作者珍妮塔是紐約佩斯大學藝術歷史系名譽教授, 她最受學生歡迎的一堂課就是「如何欣賞藝術,用你自己的話」。 書中超過100幅作品,從顏色、線條、光線、質地、空間等角度, 提供讀者一套參照標準,理解自己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某件作品。 ◎藝術家用線條、質地、光線「說畫」,你看懂多少? ‧就算是簡單線條,也在傳遞煩躁、冷靜或悲傷的情緒。 文藝復興時期作品〈維納斯的誕生〉、描述印地安人打獵的〈狩獵警戒〉, 兩幅畫作中的流動線條和虛線,都在引導觀看者的視線。 法國畫家普桑作品〈臺階上的聖家〉,畫中也有線,為何我們看不見? ‧藝術家最愛利用質地,玩弄你的錯覺 古希臘雕塑家最厲害,明明是用冰冷的大理石雕刻出的石像, 卻讓你產生這好像活人,有柔軟溫熱的血肉。 目前收藏在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的〈阿芙蘿黛蒂〉女性雕像, 就是利用質地創造錯覺的經典。 ‧光線,就像舞臺劇,最重要的角色就會打光: 荷蘭畫家林布蘭作品〈基督落架圖〉、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的〈盧昂主教堂〉, 都是操弄光線的高手,利用明暗差別創造情緒張力。 ◎遇見大師作品,你如何說出喜歡一幅畫的理由? ‧達文西,就是文藝復興 〈蒙娜麗莎〉笑得很詭異?作者分析,為何這幅畫可以這麼有名。 ‧梵谷最著名的畫,創作於精神病院 風景畫看起來都很寧靜?〈星夜〉是藝術史上情緒最激烈的亂流作品! ‧畢卡索改變畫風的頻率,和換情人一樣快 扭曲、破碎、拼貼,畢卡索一生都在找嶄新的創作方法, 作品的多產,跟他的愛情一樣(共有兩任妻子、五個以上情人)。 ‧普普藝術之王安迪.沃荷,罐頭也能變藝術 最有名作品〈金寶湯〉、〈瑪麗蓮雙聯畫〉,這也是藝術? 他是第一位,把神聖性與世俗性結合在一起的商業藝術大師。 遇見達文西、林布蘭、畢卡索、梵谷、普普藝術作品時, 如何「說」一幅畫,能使你顯現知性與品味? 本書是你的美學欣賞第一課。

【作者簡介】 珍妮塔.瑞博德.班頓(Janetta Rebold Benton) 美國藝術史學家、紐約佩斯大學的藝術歷史系名譽教授。主要研究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曾兩次獲得傅爾布萊特高級學者(Fulbright Program)獎,著有8本關於藝術的書籍。 她在布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哈佛大學碩士(MDP)、喬治華盛頓大學文學碩士、康乃爾大學藝術學士。 【譯者簡介】 聞翊均 臺南人,熱愛文字、動物、電影、紙本書。現為自由譯者,擅長文學、運動健身、科普翻譯。 譯有《性的正義》(大是文化出版)、《叢林奇談》、《開膛手傑克刀下的五個女人》、《狼王羅伯》、《黑色優勢》、《蘋果山丘上的貝絲》等作品。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