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向獨裁者說不 : 諾貝爾和平獎記者如何捍衛民主底線為我們的未來奮鬥 /

  • 點閱:3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力說真話得付出極大代價,但我義無反顧。」 |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 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 | 菲律賓《拉普勒》新聞網創辦人  真相守護者──瑪麗亞.瑞薩 力抗毫無作為的社群平台及國家獨裁統治  以親身經歷 為當前失能的民主社會指路   「我們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現在做了什麼。 現在就是採取行動的時候!」 ────寫給捍衛民主價值的每一位自由公民────   ★ 已授權英、法、荷、德、義、西、葡、匈、日、韓、瑞典、巴西、加泰隆尼亞等13種語言   ──為了真相,你願意犧牲到什麼地步?   菲律賓資深記者瑪麗亞.瑞薩幾十年來一直在向權力說真話。但是,她於2016年開始追蹤由母國菲律賓政府播下的假新聞資訊網路,揭穿政府向公民散布帶有憤怒和仇恨的謊言,卻被新上任的強人總統杜特蒂下令政治追殺。而在這樣的過程中,臉書放任這些虛假資訊不管,甚至利用網民的憤怒與仇恨情緒,分化群眾、煽動點擊,為自己賺進大把鈔票。暴力讓臉書變得富有。   在國家體制追捕下,她身上的逮捕令相當於近100多年的牢獄之災──一切只因為她說出了真相,所以必須接受審判。   《向獨裁者說不》講述了民主是如何被千刀萬剮,宛如一顆無形的原子彈在網路上爆炸,扼殺我們的言論自由。科技的發展讓不實資訊更加真假難辨,傳播也更加迅速。一個充斥虛假資訊的網路社群已然覆蓋全球,各國更紛紛展開科技軍備競賽,進行資訊查核的攻防戰:從杜特蒂的毒品戰爭、美國國會大廈事件、英國脫歐、俄羅斯和中國的網路資訊戰,到臉書和矽谷的袖手旁觀。這一切都影響了我們自己的點擊率、我們的投票和我們的未來。   瑪麗亞.瑞薩在本書中回顧了自己一生追求真相的歷程,從數位戰爭的前線上振聲發饋,要求我們在為時已晚之前,起身反對日益增長的獨裁主義浪潮和矽谷不受約束的權力,為民主社會堅守陣線(#HoldTheLine)。    在這個社群時代,了解真相的過程中,調查報導和事實查核尤為重要。除此之外,也更加仰賴每個人的價值選擇與判斷,由自己決定要「相信」些什麼,要成為怎樣的人。為此,我們應當時刻保持對網路資訊的警覺心,從中培養獨立的識讀能力。   站在第一線的瑞薩,是抵抗監控資本主義的真相守護者。她的故事及經歷,是當前民主社會最迫切需要的行動指南。   專文導讀 劉致昕/《真相製造》作者 賴奕諭/《轉角國際》專欄作者、菲律賓研究者、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   資深媒體人,前CNN記者,菲律賓獨立媒體《拉普勒》(Rappler)新聞網聯合創辦人。該網專注於調查報導,以揭露菲律賓政府及官員的貪腐行為而著名。   身為《拉普勒》的首席執行長,瑞薩長期忍受政治騷擾和逮捕威脅,曾有兩次入獄、九次保釋的紀錄,其他仍有諸如詐欺、逃漏稅、收賄等罪名,持續與政府打官司。也就是說,她隨時可能入獄,人身安全遭受極大威脅。然而她依然正向看待、意志堅定,始終無畏調查,並嚴厲批評杜特蒂殘暴的掃蕩非法毒品政策。另外,她也持續抨擊臉書母公司Meta執行長馬克.祖克伯對虛假訊息的放任及毫無作為。2020年日舞影展紀錄片《凌遲民主》(A Thousand Cuts)就將她的故事搬上大螢幕。   她的勇氣及打擊假新聞的事蹟為全世界矚目。瑞薩被《時代》雜誌評為2018年度風雲人物之一,稱她是「真相守護者」(The Guardians),躋身2019年100位全球最有影響力人物,更被喻為本世紀最鼓舞人心和最有影響力的百大女性之一。《展望》雜誌亦稱她是世界50大思想家之一。此後她陸續獲得年度記者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吉列爾莫.卡諾世界新聞自由獎、自由新聞金筆獎、圖喬爾斯基獎和四大自由獎等無數獎項。2021年,她與俄羅斯獨立報《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共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做為表彰兩人「捍衛言論自由的努力,這是民主與恆久和平的先決條件。」她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菲律賓裔人士。   譯者簡介   葉佳怡   臺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人文社科作品《恐怖時代的哲學》、《憤怒的白人》、《絕望者之歌》,人類學作品《卡塔莉娜:關於生命療養院,以及人們如何被遺棄的故事》、《尋找尊嚴:關於販毒、種族、貧窮與暴力的民族誌》,以及小說作品《勸服》、《恐怖老年性愛》、《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西北》、《激情》等十數種。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