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歷史的插曲 : 一座後方小城的抗戰記憶 /

  • 點閱:5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中日戰爭時期,隨著戰事越來越激烈,中國沿海各城市先後淪陷。為能讓工商業繼續發展,以利支援抗戰與提供民間所需,政府和民間紛紛計議,將沿海城市之重要工廠舉廠內遷。同時,為了搶救文物和保存文化教育的命脈,故宮文物與各地高校也進行了一段大遷移。當時的樂山從一個小小縣城,因為抗戰時期工廠、高校和文化團體的內遷匯聚,成為川西平原南端的工商業聚集之地和文化中心,也加速了地方的現代化啟動與發展。  本書以中日戰爭時期的工業和教育文化為主軸,分別敘述當時的國民政府鹽務總局、近代中國化工───永利與黃海、中外合資煤礦企業的嘉陽煤礦、四川的第一家機器造紙廠的嘉樂紙廠、戰時唯一的空軍降落傘生產廠、國貨絲綢時裝面料主要提供───商美亞織綢廠等重要工業,以及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江蘇省立蠶絲專科學校、中央技藝專科學校、復性書院等教育機構。

張在軍筆名張弩弓。著有《文化苦語》、《滿天星》、《花香筆不香》、《苦難與輝煌──抗戰時期的武漢大學》、《堅守與薪傳──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西遷與東還──抗戰時期武漢大學編年史稿》、《才情與風範──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續編》和《戰亂與革命中的東北大學》等文集十幾種。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