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撤退到台灣 /

  • 點閱:63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民國40-60年代的眷村歲月,一段在艱苦中成長茁壯的時光,標誌著兩岸最密不可分的文化。◎用小人物來看大時代,深刻描繪眷村居民心繫對岸卻不得不分離的無奈。◎在中國、台灣、美國留下足跡,生活雖然艱苦,總懷著一顆感恩赤誠的心。1949年,兩岸中國人因政治理念的不同隔海而居!百餘萬的外省籍軍民倉皇來台,政府為了安頓隨軍而來的眷屬,興建眷村。這些來自中國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家庭,霎時間聚合,在台灣各地形成一個個「小中國」。他們帶來了各省的風土人情和文化,不僅在眷村內部互相融合,還傳遞到了眷村之外。眷村家家戶戶竹籬笆牆的圖像,也成為戰後台灣社會的獨特景象,獨立自足、自成一格。從大陸遷入的他們,原都以為台灣只是反攻對岸的暫居地,只是年復一年,眷村最終還是成了異鄉的家……青青的父母原籍大陸湖南長沙,撤退前衣食無缺,在飄洋過海後和許多人一樣頓時淪落至舉目無親的窘境,縮衣節食始得勉強撙節度日,然而在這滴下眉梢的汗水才能拾起一粒田間稻穗的艱苦生活裡,他們仍克服萬難養大了嗷嗷待哺的子女們……本書記述民國40-60年代的眷村日常,並藉此重現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後,當時的人民是如何走過這段軍政戒嚴、百廢待興的歲月。

青青,台灣省台中縣人。現旅居美國猶他州鹽湖城。職業護士,喜愛旅行、大自然、追求夢想。這本書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而寫,也感激我的父母;他們的犧牲奉獻,他們的辛苦是為了要我們成功。雖然我們貧窮,它使我們更堅強、茁壯。by青青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