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形如其名 : 地名與地形的對話 /

  • 點閱:18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二層、三層,到底是什麼樣的地形,猶如階梯一樣一層一層的上升?哈盆、霞雲,這些看似無關的地名,事實上都是指涉著相同的地景?滾水、泡泡,如此生動可愛的名稱,會用來形容的是什麼樣的地形?浸水、大禹,兩個聚落命名的由來,代表曾遭受什麼自然災害威脅?崁頂、崁腳,兩地的高度差不多?溪頭、坑尾,都出現在河流源頭?究竟環境識覺如何影響聚落命名差異?先民真的頂腳、頭尾不分嗎?過去聚集而居的人群常以附近的環境特徵為聚落命名,因此聚落地名可作為了解早期居民如何看待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一種途徑。認識一個地方,不妨就從地名開始吧!撰寫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更系統化、更具象的方式,以豐富的地圖、地形立體圖、歷史地圖、衛星影像、空拍照片等素材,展現聚落地名中隱含的地形、地景、自然災害與環境變遷,提供另一種認識地方並了解環境的取徑。此外,本書也建置了各主題的地名全臺分布圖與地名列表,並提出一套可善用政府公開資訊的操作流程,以及利用地理資訊系統視覺化呈現地名與地形關聯性的方法,希望可以藉此讓讀者發掘更多在地的地名故事。

沈淑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李聿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學士陳銘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學士生羅章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學士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