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挖記憶的礦 /

  • 點閱:12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賴舒亞《挖記憶的礦》散文集由向陽、李瑞騰、楊翠、張曉風、廖玉蕙、鍾怡雯聯合推薦,其中收錄作者近年的獲獎作品。全書共計七萬多字,藉個人生命的體現,延伸至金瓜石與臺北兩座城市,刻畫聚落與都市的浮世繪。臺北像敘事龐雜的小說,每天的生活可能上演不同戲碼,刺激、驚悚……,人尚未適應當下發生的事,另一齣劇便又上映;金瓜石較接近雋詠篇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或許因此,善感的靈魂才輕易豢養著鄉愁的舌頭,每當被現實重擔壓得虛脫,筆者會選擇回鄉,吃進生命的靈糧重新得力。  《挖記憶的礦》分為五卷,卷一,金瓜石為主要書寫場景,〈挖記憶的礦〉為代表,不得不成長的「我」,在長大後每次返鄉過程中尋覓兒時不願成長的「我」。卷二,臺北為主要書寫場景,〈美好〉為代表,萬花筒般的都會,被五斗米、情感等壓力逼得險些透不過氣的主角,選擇把自己從現實的囚牢裡釋放。卷三,九份為主要書寫場景,〈單人雙城〉為代表,置身不同時空,寫信給彼城的「你」,描繪兩個相異的空間、人情,彼此影響、關懷。卷四,臺北為主要書寫場景,〈日光箋〉為代表,雖時空遞嬗,但人能用真心、真情把現下製成永不消逝的日光箋。卷五,金瓜石為主要書寫場景,〈曩者〉為代表,往昔的「你」像小礦工,用專業口吻重現聚落的曾經,再建聚落的未來。  土地是人格養成的基石,人又是社會結構的條件,賴舒亞以金瓜石為圓心,同時描繪九份風情,然後連接到城市,標誌出空間的地理、人文等特色,向更深層的生命探勘,喚醒人心深處對原生母土的感情。《挖記憶的礦》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也是前往金瓜石、九份不可或缺的隨身地圖。隨書並附贈價值超過千元包含《黃金博物館》在內的十家金九地區店家之優惠券。作者簡介賴舒亞1999 ~ 持續發表作品於各報刊雜誌。2003,時報文學獎。2003,〈挖記憶的礦〉(散文)獲選九十二年散文選,臺北:九歌。2004,吳濁流文藝獎。2004,故鄉文學記憶散文獎。2004,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2006,〈挖記憶的礦〉(散文)獲選國立編譯館青少年優良讀物。2007,《挖記憶的礦》(散文集),臺北,遠景。

作者簡介 賴舒亞 1999 ~ 持續發表作品於各報刊雜誌。 2003,時報文學獎。 2003,〈挖記憶的礦〉(散文)獲選九十二年散文選,臺北:九歌。 2004,吳濁流文藝獎。 2004,故鄉文學記憶散文獎。 2004,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 2006,〈挖記憶的礦〉(散文)獲選國立編譯館青少年優良讀物。 2007,《挖記憶的礦》(散文集),臺北,遠景。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