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當代臺灣本土大眾文化 = Collection of contemporary local and mass culture in Taiwan. 一, 雙源匯流與互動開展精選集 /

  • 點閱:11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書的編寫目的,是因強烈體認到近三十多年來,臺灣本土化深耕教育政策的持續進行,迄今已然顯著地對於臺灣新世代的歷史認知,產生巨大的轉型連鎖效應,並帶來新一波強烈的大眾文化新思維。
所以本書內容也跟著重新放寬,對於此一新歷史的認知視野??不再過於強調傳統東亞或傳統中國文化獨尊的意識形態,不再以聖殿崇拜為主流的知識解釋??而是更接地氣,更適應當代臺灣社會生活的新主流趨勢與核心價值。
換言之,本書的全部內容,就是意在:密切呼應當前這一波新轉型時代的浪潮,特別提出關於當代臺灣多元大眾文化的多層次論述,並以「城市大眾文化」的新觀點來加以整合論述。

江燦騰
1946年11月3日生,桃園大溪人。現居新竹縣竹北市。
[學經歷]
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文學博士。
曾任教於台大與清大。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創校首位榮譽教授,現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退休兼任教授。
[學術專長]
臺灣佛教文化史、中國近代佛教思想史、東亞近代佛教史等。
[著作]
《現代中國佛教史新論》(1994年)、《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1997年)、《臺灣當代佛教》(2000年)、《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2001年)、《當代臺灣人間佛教思想家:以印順導師為中心的薪火相傳研究論文集》(2001年)、《臺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2003年)、《新視野下的臺灣近現代佛教史》(2006年)、《聖域踏尋:近代漢傳佛教史的考察》(2009年)、《臺灣佛教史》(2009年),以及《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等。
[學術榮譽]
(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紀念獎的八次得主。
(2)第一屆宗教學術金典獎得主。
(3)第二屆臺灣文獻傑出工作獎的得主。
(4)2000年獲選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
電子郵寄地址:chiang1946@gmail.com。
林慶文
[學歷]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
[教職]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副教授
[著作]
期刊論文
〈裂縫:漢字圖像的認知溯源〉
專書論著
《統一帝國之宗教–221B.C.?8A.D.》、《台灣當代宗教小說作家群像》、
《書法哲學基礎問題》、《紙頭集》(古典詩集)、《抖擻集》(書法創作)。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