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詠物 /

  • 點閱:18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詩作五十餘首,分為三輯〈詠物〉〈詠情性〉〈詠書畫〉。詩人強調,隨年歲增長因而對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時空感覺異常強烈;以往對於歷史、文化、藝術的愛好與依戀,萌生對詠物的企圖,而以詩句來捕捉生命中美麗浮光掠影的剎那。   詩風的流變進化,自寫實主義出發,而臻於詠物抒情。寫實是聽得見的歌,而詠物抒情卻是無聲的歌,好似舞者迷失於肢體律動,演奏者沉醉在樂音,詩人吟誦詠嘆,神遊物外「以物比心」。景物一旦存在,就伴隨了歷史回憶,吟詠因考據想像奔馳而起「興」,進而吟詠情性。  承繼了《浪遊者之歌》(書林,2004) 的詠物傳統,作者相信意在物外,器物不限於本身視覺型態,而在歷史時空累積起來的文化背景與「故事」。本書所詠之物、珍貴古玩,率皆隨詩佐圖,俾便一探詩人揮灑的歷程。作者簡介張錯  原名張振翱,客籍惠陽,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作家,現任南加州大學東亞系兼比較文學系教授。台灣早期中生代詩人,著作四十餘種,詩集即達十七種,散文集十二種,創作韌力渾厚悠長,至今不輟。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國家文藝獎(詩歌類)。近著有《從大漠到中原---蒙古刀的鑑賞》,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尋找長安----文化遊記》,台北三民書局,2008。近年對藝術專注沉潛,縱橫捭闔於陶瓷繪畫,恣意吟詠。

作者簡介 張錯   原名張振翱,客籍惠陽,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作家,現任南加州大學東亞系兼比較文學系教授。台灣早期中生代詩人,著作四十餘種,詩集即達十七種,散文集十二種,創作韌力渾厚悠長,至今不輟。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國家文藝獎(詩歌類)。近著有《從大漠到中原---蒙古刀的鑑賞》,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尋找長安----文化遊記》,台北三民書局,2008。近年對藝術專注沉潛,縱橫捭闔於陶瓷繪畫,恣意吟詠。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