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從創傷到復原 : 性侵與家暴倖存者的絕望與重生 /

  • 點閱:73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哈佛大學退休榮譽教授 茱蒂絲.赫曼 開啟現代創傷研究的經典之作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作者范德寇讚譽:「驚人的成就……我們這一代的經典之作。」

 
如今我們熟知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最早源自十九世紀佛洛伊德與賈內對歇斯底里症的研究,那是學界第一次開始傾聽女性與孩童的家庭故事。過了一百多年,茱蒂絲.赫曼博士對比集中營倖存者、作戰士兵與政治犯的心理歷程與症狀,才發現,經歷家暴與性侵的受害者,其身心創傷等同於人際關係中的傷兵。1980 年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被列入正式診斷,背後的推手,正是那群被政府遺忘的越戰退伍軍人。
 
在創傷領域,赫曼博士有兩大重要貢獻。第一,她精確地掌握到施虐者與受虐者的情感依附關係。人一定要有互動對象,施虐者理解這一點,所以會企圖隔離受虐者、保持神祕、恩威並施,受虐者自然就在心理上產生恐懼與依賴。對受虐者而言,這些祕密公諸於世之後的汙名與社會歧視比起虐待本身更加傷人,所以往往不願意當下就揭露或擺脫受虐關係。
 
此外,赫曼博士最重要的創見,就是提出「復原三階段」論:建立安全感、回顧與哀悼,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重建人際連結,不論是哪種創傷的倖存者,首要任務就是在受保護的環境下恢復一般作息,接下來才可以進行煎熬的創傷回顧治療。最後,倖存者走入團體,發現自己的苦痛有人懂,自己的經歷可以啟發別人。她開始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能過平凡的生活,從前的苦惱只是海水裡的一顆雨滴。她總算走到復原的目的地了,接下來要面對的,就只有當下與未來的人生。

茱蒂絲.赫曼(Judith Herman,1942-)

哈佛大學醫學院退休榮譽教授,美國心理創傷研究先驅,曾獲國際創傷壓力研究協會終身成就獎(1996)、美國醫學婦女協會傑出女科學家獎(2000),也是美國心理學會的傑出會員(2003)。
施宏達(前言至第四章)

美國派普丁(Pepperdine)大學心理學碩士,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畢業。曾為劇場工作者和電視節目製作人。
 
陳文琪(第五章至後記)

祖籍江西,生於台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博士。
 
向淑容(致謝與新版後記)

全職譯者、龜速讀者、影集迷。專事書籍與影視字幕翻譯,譯有《鋼鐵人3:電影小說》、《雷神索爾2:電影小說》、《練習8分鐘就靜心》、《野性時刻:國家地理自然攝影新經典》、《文化大革命》、《憂鬱的演化》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