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學校讓我們變笨嗎?為何教這個、為何學那個? : 文豪托爾斯泰的學校革命實錄 /

  • 點閱:17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為什麼大人離開學校後,不再學習?
為何他們不閱讀這本或那本書?
超前一百五十年,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唯一闡述人性教育理念著作
臺灣首次出版

「關於我丟給大人的問題:為什麼他們離開學校後便不再學習,或是為何他們不閱讀這本或那本書?一成不變的回答是:對基本知識而言,他們早就確知其問題的答案了、他們已經通過學校的測驗了,以及他們業已獲得某種教育程度的文憑了……另外還有一個更具殺傷力,它存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孩子把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光花費在學校裡變笨,遠離自然給予的一切必要成長的條件。」

寫下《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仇》的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傾心寫作,少有人知道他在自己的家鄉雅斯納雅‧波里耶那創辦了農民學校,他對於一個人究竟該如何養成,「學習」是一生不間斷的功課,有其獨特的理念:
▶是孩子跟我們學?還是我們跟孩子學?
▶人有權利去教育他人嗎?進步真的能帶來幸福嗎?
▶為什麼教這個而不教那個,教育方法有單一準則嗎?
▶公眾學校是必要的嗎?
▶給孩子真正需要的,而不是你想要給的。
▶我們必須為下個世代準備什麼樣的教育?
▶為何大人離開學校後,就不再學習?

推動閱讀、寫作文、研讀歷史與地理、感受繪畫與藝術……托爾斯泰主張任何教育應當竭盡全力保留人的天性,包括「與生俱來最重要的愉悅心」和「自由的情感」,也就是在生活中學習,在街道上觀察,回到生而為人的基本素養,他由多項學習議題,留下了「是孩子跟我們學?還是我們向孩子學?」的詰問。其中以兒童為本位、個體教學等議題,也能鼓動今日翻轉教育的力量。

本書特色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唯一未有中譯本之著作,臺灣首次出版
★審定/杜明城(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托爾斯泰給下一代的教育備忘語錄★

1. 一個人不論幾歲都應該學習,所以必須讓他想要去學習。而為了讓他想學,就必須認清自己觀點的錯誤與不足之處。

2.只要守著舊觀念的教師不以學生的初心為本,古老的秩序就會普及。

3.我理解教學者會利用歷史的傳說滿足兒童對其藝術性的興趣,但那不是歷史。

4.我們弄得好像自己很開心地發現地球是圓的,並且讓著太陽轉,這是我們倉促告訴學生的事實。不過真正有價值的不是知道地球是圓的,而是獲得資訊的方式。

5.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獨立自主的傾向,使用任何教學法都有害於此,這個性情特別不喜歡複製範本。

6.教授音樂的目的是傳遞老師已知的、一般法則的知識,千萬別傳遞我們的虛假品味。

7.孩子,開心點,你所熱愛與信仰的東西終將為自己覓得一個能充分發揮之處。

8.瀏覽學生的文章時,切勿強調學生得維持習寫本的清潔,亦無需要求書寫工整和拼字正確,更不用提醒他們句子的結構與邏輯。

9. 我堅信這一代的工人比大財主、銀行家和教授具有更大的力量及更多真實與善良的自覺。

10. 背誦與測驗均為中古時期學校遺留下來的盲目崇拜。

11. 文字和概念的關係,以及新想法的構成,是一種複雜、神祕及靈性的微妙旅程,以致外力每次介入都顯得十分魯莽,笨拙地強行阻礙了發展的過程。

12. 無論任何階級和職業,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藝術,並有權利投身於此。

13.教學這件事是一門藝術,完成跟完美是不可得的,然而對於成長與完美的追求卻是無止境的。

14. 愛不是偶然發生的,唯有自由才會有愛。

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
小說家、哲學家、政治思想家、教育改革家。

全名為列夫‧尼可拉耶夫維奇‧托爾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俄國人,出生於距離莫斯科二十公里遠的雅斯納雅.波里耶那(意即「陽光草地」)。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仇》被視為世界重要經典,其創作豐富,包括自傳體小說《童年‧少年‧青年》、短篇小說集《人依靠什麼而活》、寓言故事《傻子伊凡》、劇本《教育的果實》等等。

托爾斯泰關懷社會、關注教育,於一八六一至一八六二年間,他主持發行《雅斯納雅.波里耶那期刊》,討論教育相關議題。一八六一年,他在自己家的土地上,開辦了給農民小孩的學校,實踐他的教育理想。
楊雅捷


臺大外文系
臺東師院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博士班教育史哲暨社會學組
譯有《兒童文學導論》(天衛出版社)、《永遠的孩子》(書林出版社)
曾任臺北市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現任新北市國小教師。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