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

  • 點閱:28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充滿勇氣
指出跳脫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宿命限制
培養個人生命風格與社會情懷
是強調自發性與創造力的運用心理學

  個體是嵌入於社會的,這要從個體所處的脈絡中才能真正理解,
  所有重要的生活問題都是社會問題。
  本書以更有系統、更真實的形式,呈現阿德勒為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所做出的貢獻;
  主要架構皆出自阿德勒,堪稱阿德勒所著之個體心理學經典教科書。

名人推薦

  吳毓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陳偉任(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副主任)
  曾文志(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楊瑞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阿德勒是一位走在未來的先知,他的見解超越那個時代,他的學說充滿先見之明。本譯作的問世,是華人世界的福音,是渴望學習阿德勒學派心理學和心理治療者所翹首企盼的甘霖,也是教學者很需要的一本教科書。阿德勒說意義是自己的創造,相信讀者們必定能各自讀出對自己受用的意義。──曾端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對於研究人格和異常心理的學術人員來說,這的確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往後若有評述和評論指出某位作者的新觀點似乎是從阿德勒直接延伸出來的,那麼安斯巴可(Ansbacher)的研究便足以堪稱為公正的準據。這本書也對阿德勒在歷史上和學理上應得的地位給予最基本的肯定。我認為目前無論是哪個年齡層次的理論創建者,都有可能因為專精阿德勒體系理論及其主要概念而得到莫大的收穫……阿德勒的許多觀點已然深入當代主流思想,並且成為這個年代廣為接受的一般臨床常識。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往往不知道這些觀點都出於阿德勒;而這些廣為運用的實務操作,卻正符合阿德勒的核心觀點。──勞勃‧懷特(Robert W.White)

  阿德勒的名字至今雖已廣為人知,但他的研究卻尚未獲得充分理解。因此我們樂見安斯巴可夫婦這本高度敏銳和令人讚賞的學術性書籍,以具有權威性而令人喜悅的方式,清楚說明了阿德勒在心理學方面的重要貢獻。──葛登‧奧爾波特(Gordon W.Allport)

  這本書是一項最為出色而獨具創意的貢獻,它不僅使用準確的語言使我們得以接觸阿德勒原本晦澀和未經翻譯的文章,更將阿德勒片段和紛歧的概念, 以一種有條理、有意義且統整的方式呈現出來。安斯巴可夫婦的評論使得阿德勒心理學鮮活起來,並且在阿德勒身後各種貢獻的啟發之下,將他豐富的思想發揚光大。──克拉克‧穆斯塔卡斯(Clark Moustakas)

原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

  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病理學家,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原受佛洛伊德之邀,加入精神分析學術圈,後為精神分析學派中第一個反對佛洛伊德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關於人的自卑感的理論,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的自我心理學,為日後西方心理學各派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譯者簡介

黃孟嬌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任職於新北市水源國小。相信故事與繪本的力量,喜歡從事翻譯工作。譯有《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敘事治療的工作地圖》、《兒童敘事治療:嚴重問題的遊戲取向》、《編織童年夢》等。

鮑順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諮商心理組)碩士,現任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專任輔導教師。自大學時代即跟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諮系曾端真教授研習阿德勒學派的理論與實務,迄今,仍持續參加曾端真教授及楊瑞珠教授所帶領的阿德勒心理學專業社群,並熱中於發掘阿德勒心理學的哲學根源及其與儒道思想的對比與旁通。曾在《諮商與輔導》月刊,發表〈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看DSM-IV〉、〈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哲學基礎:「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探源〉等專論文章。

田育慈

  資深譯者,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MBA。自2011年至今應用Bowen家庭系統理論於實務工作。中國心理諮詢師、正向教養訓練講師,具多年教牧輔導、社工及社區心理講座經驗。旅居國外多年,譯有《給蘇菲的信》、《不完美的禮物》、《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等心理相關譯作及其他。臉書與個人部落格搜尋:麥子發現光 Email:grnsnail@gmail.com 

周和君

  臺大哲學系畢業,曾混跡於紐約與西雅圖,今游牧於臺北。自由文字工作者,以翻譯為樂。譯有《狂喜之後》、《心的導引》、《觀照的奇蹟》、《佛陀的女兒》(橡樹林);《千福年天書》、《平心靜氣》、《解讀末世預言》、《女女相繫》、《B的故事》 (遠流);《天使學》(商周);《合作取向治療》、《合作取向實務》、《智慧的心:佛法的心理健康學》、《解鎖:創傷療癒地圖》、《癌症完全緩解的九種力量》(張老師文化)等書。

江孟蓉

  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美研所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譯者與科大英文講師。愛好新知,樂於搭起作者與讀者之間美麗的橋樑。譯有《瞥見永恆》、《死亡晚餐派對》、《業力療法》(生命潛能出版),《法國盛宴》、《茴香酒店》、《紐約三部曲》(皇冠文化出版),《療癒,從創作開始》、《正念的感官覺醒》、《DBT®技巧訓練手冊》(張老師文化出版)。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