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 /

  • 點閱:22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考察漢字發展,全新角度研究漢字起源本書結合考古學和民族學的最新資料,從世界觀點出發,對漢字的成就進行總體考察,探討原始時代漢字的結構和各自演進的歷程,並與腓尼基字母、蘇美爾線形文等古文字作比較,從全新角度探索漢字起源問題。作者指出中國歷來的「書同文」政策使語、文分離,文字不隨語言而變化,而且漢字結合書、畫藝術與文學上的形文、形聲的高度美,造成漢字這一枝大樹卓然兀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字、文學、書法藝術的連鎖關係構成漢文化的最大特色。作者還揭示了漢字未形成初期陶器上的大量線形符號反映了古代閃族人使用字母並嘗試採擇陶上符號以代替借用契形文的雛型字母之特殊現象,從而提出了字母出自古陶文的「字母學假說」。 作者更指出不使用字母是中國古代就做出的明智選擇。本書特色:1. 作者饒宗頤為博通古今的名家。2. 利用海內外陶符、圖形文字的考古發現,以世界視野,考察漢字發展的道路,說明文字起源的多元化和相互關聯。3. 收錄大量陶符和圖形文字插圖,可直觀學習比較。4. 比較漢字與腓尼基字母和蘇美爾等古文字,從新的角度研究漢字起源問題。5. 首次提出字母出自古陶文的新假說。

饒宗頤(1917~),廣東潮州市人。歷任香港大學中文系、新加坡大學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藝術系教授、講座教授、系主任,美國耶魯大學、法國巴黎高等研究院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及人文科學研究所等客座;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偉倫講座教授,兼中國文化研究所及香港大學中文系榮譽講座教授,國務院國家古籍整理小組顧問,國內多間大學名譽顧問教授。1962年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發漢學儒蓮獎。1980年被選為巴黎亞洲學會榮譽會員。1982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1993年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授予歷史性第一個華人榮譽人文科學國家博士。同年,法國文化部頒贈高等藝術文化勳章。作為「業精六學,才備九能」的國際漢學界公認的大師,被論者稱為「無愧乎當今漢學界導夫先路的學者」之榮冕。因其博古通今,中西融貫,既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根柢,又旁通西方治學門徑,故而在被稱為世界顯學的甲骨學、敦煌學、簡牘學,以及中外交通史方面都有獨創性的貢獻,尤以古代文字學研討獨深。本書為其數十年研究積累之成果。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