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國史大綱 /

  • 點閱:55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向史學大師,致上溫情與敬意。 探尋舊時代的同時,求得新的歷史答案, 反思興衰往事,安頓現世人生。
一九四○年出版以來,治史者必讀的一部中國通史, 深厚而獨到的史觀,貫通中國各朝代的經典之作。 全書剖析中國各朝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學術各層面的發展, 分辨如何運用歷史知識、歷史資料,建立歷史思維。 ○上古三代,為全部歷史之起點: 遺址之發現使古史觀念漸漸脫離了三皇五帝之舊傳說,轉移到有物可稽之新研尋,是近六十年來古史知識上一大進步。 ○春秋戰國,春秋三百年間稱為「霸政時期」,轉入戰國時期,趨向成一個新軍國: 春秋時代貴族文化已發展到一種極優美、極高尚、極細膩雅緻的時代;至戰國時代,民間自由學術興起,平民學者逐步得勢,貴族階對他們亦逐加敬禮。 ○秦漢時代,中國史遂開始有大規模的統一政府出現、開始有一個代表平民社會、文治思想的統一政府: 秦代政治的後面,實有一個高遠的理想,秦政府不失為順著時代的要求與趨勢而為一種進步的政治。而漢代興起,始為中國史上平民政權之初創。 ○魏晉南北朝,從此中國分崩離析,走上衰運: 此時舊政權沒落,又不能創建穩固的新的統一政權,地方政權等離心勢力漸漸成長,思想界消沉無生路。 ○隋唐五代,終於盛世再臨,: 隋唐時的統一政府,不同於前四百年的中國政府,舉其要者言之,第一是中央宰相職權之再建,第二是地方政治之整頓。 錢穆先生以「中國通史」課程講義為底本, 撰寫一部為時代所需要的通史著作, 以細針密縷、大刀闊斧之文理, 開展博大精深的學術研究格局, 始終擇善固執,以中國傳統歷史和文化的精神為志業, 與時代憂患共終始。 故所貴於歷史智識者,又不僅於鑒古而知今,乃將為未來精神盡一部分孕育與嚮導之責也。 ○兩宋時代,以特殊的姿態出現在歷史上: 宋朝始終擺脫不了貧弱的命運,讀書人漸漸從內心深處湧現出一種「自覺精神」,覺得應以天下為己任。 ○元朝入主中國,如暴風雨之來臨: 蒙古兵力震鑠歐、亞兩洲,蒙古的統治除武力的鎮壓與財富的攫佔,缺少一種精神生活的陶冶。轉至明代,雖再建中國傳統政治,卻逐漸惡化。 ○清代入主中國,中國近代史上狹義的部族政權: 清室對待漢人,無論是懷柔或高壓,皆十分猜忌,從努爾哈赤極端排漢,到皇太極時,則改用懷柔政策。 本書特色 睿智宏觀的現代經典, 揭開中國史學的傳奇一頁。 ★史學經典巨著,1940年問世以來,一直影響史學界研究。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余英時院士專文導讀。 ★歷史系學生必讀的中國史通論。 ★全球限量三千套,加送精裝書盒,絕不再版。

錢穆(1895-1990) 錢穆先生字賓四,歷史學家、儒家學者、教育家。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嚴耕望所評選的「現代四大史學家」。美國耶魯大學讚譽錢穆先生為:「一個古代文化的代表人和監護者」。 七歲時入私塾讀書,十八歲任教於無錫三兼小學,開始教學生涯。1918年,第一本著作《論語文解》(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23年,任教江蘇省無錫第三師範學校。1930年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1931年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任教,講授中國通史,於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及北師大兼課。1935年,出版《先秦諸子繫年》。1937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根據任教北京大學中國通史課程講義,開始撰寫《國史大綱》。1935年,出版《先秦諸子繫年》,1939年完成《國史大綱》書稿,1939年夏,至香港親自面交書稿給王雲五先生,1940年6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國史大綱》。1950年,在香港成立新亞書院。1960年赴耶魯大學講學,獲頒耶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同年赴歐訪問。 1967年,遷居臺北;1968年,遷入素書樓,榮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8年冬,中國文化大學聘先生為史研所教授,先生長年在家中授課,直至1988年因病而停止授課。 1990年6月遷出素書樓,8月30日病逝於臺北寓所,歸葬蘇州太湖西山湖濱。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