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換一種眼光看美 /

  • 點閱:49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好的藝術未必美Good art may not be beautiful一個世紀之前,美被視為藝術的最高標的,甚至是藝術造詣的同義語,幾乎是一致公認的事。然而,時至今日,美之為物卻成了一種美學的罪惡,作品只要稍有追求美的嫌疑,藝術家就會成為評論家交相撻伐的對象。然而,在過去幾年當中,卻有一些藝術家、評論家與權威人士站了出來,開始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美。討論的結果經常莫衷一是,在藝術權威人士的眼裡,有時候把美看成是藝術家對其本然角色的背叛,有的時候,卻又想方設法要在明顯怪異與噁心的作品中去尋找美。本書為美國當代哲學家兼藝評家亞瑟‧丹托(Arthur Danto),繼《在藝術終結之後》(After he End of Art﹞又一部有關現代藝術與審美的力作,在本書中他說明了反美革命的濫觴,以及現代主義的前衛是如何將美給拉下寶座的。按照丹托的說法,否定美之於藝術是必要的,現代主義者可說是言之成理,但是,他也強調,美之於人類的生活乃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必要從藝術中予以全盤排除。丹托的「藝術終結」論為現代藝術所提供的詮釋,一是「藝術終結於觀念」,這是「觀念藝術」發展的道路;其次是「藝術回歸到身體」,這是「身體藝術」與「行為藝術」的發展走勢;最後則是「藝術回復到自然」,由此進入「大地藝術」。在本書中,丹托延續這種反傳統藝術、反傳統美學的觀念,進一步針對「什麼是藝術」這個問題提出新的挑戰:「好的藝術未必美」﹝Good art may not be beautiful﹞。他認為,雖然不美卻是好的藝術,這項發現乃是二十世紀藝術哲學一項偉大的觀念啟蒙。這種「美的終結」將藝術導向「意義」的探尋。思考一件藝術作品的「意義」,使我們與生活和文化進行更廣泛的連結,藝術的創作因此更深入創作者的內心與經驗,而藝術也能夠產生更多的可能性。任何人想要深刻瞭解現代甚至後現代藝術,丹托在這本書中提供了一條有別於傳統的道路。愛藝術就要先瞭解藝術。此書值得一讀。

亞瑟‧丹托(Arthur Danto)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約翰生研究(Johnsonian)榮譽哲學教授,同時也是《國家雜誌》(The Nation)的藝術評論家,著作等身,已出版的書包含《哲學家尼采》(Nietzsche as Philosopher)、《超越布瑞洛盒》(Beyond the Brillo Box)、《未來的瑪丹娜》(The Madonna of the Future),以及《藝術終結之後》(After the End of Art)等書。譯者簡介鄧伯宸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獲中國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曾翻譯多本英文著作,包括《影子大地》、《族群》、《環保致富》、《邱吉爾的黑狗》、《生活之道》、《黑暗時代群像》、《舊歐洲、新歐洲、核心歐洲》。《環保致富》(原書名:綠色全球宣言)曾獲國立編譯館94年度「獎勵人權教育出版品」獎勵。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