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笛韻 = Poem for flute solo /

  • 點閱:13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張己任作品《笛韻》由旅美竹笛演奏家賴紹恆委託創作,1980年完成於紐約。原是兩樂章竹笛獨奏曲,靈感來自笛曲《鷓鴣飛》。全曲需利用「循環換氣」技巧,從頭到尾一氣吹完,後來因受到許多長笛演奏者的喜愛,而將樂曲稍作修改成為長笛獨奏曲。
第一樂章,自由的緩板。附有標題:「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詩出〔唐〕常健。第二樂章,急板,迴旋曲風,採用比較機械性的節奏,活潑,音域大,充分表現笛子的特性。亦附有標題:「唯有笛聲攔不住,飛滿江天」,詩出〔清〕鄭板橋。
2001年,《笛韻》被選為台北市立國樂團第九屆「民族器樂大賽」竹笛指定曲;並收錄在《台灣當代作曲家長笛作品集》專輯中,以竹笛、長笛兩種不同版本呈現。

■作者簡介
張己任 CHI-JEN CHANG 1945年生於廣東省平遠縣。九歲學鋼琴,十五歲於台灣省鋼琴比賽中獲獎,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系。後赴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院(The Mannes College of Music),專攻管弦樂指揮並以「特優」(with distinction)成績畢業。
畢業後,曾隨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指揮布隆斯泰德(Herbert Blomstedt)學習指揮。曾獲紐約市立歌劇院總監魯德爾(Julius Rudel)之指揮獎,並任曼氏歌劇院助理指揮。同年任紐約青年藝術家室內交響樂團指揮及總監。
師承之中,不乏世界級知名人士:如從班堡格(Carl Bamberger)、博爾(Paul Berl)、賴特(Richard Lert)、布隆斯泰德習管弦樂指揮;從理論大師撒哲(Felix Salzer)、施克特(Carl Schachter)、諾瓦克(Saul Novak)習申克音樂分析法(Schenkerian analysis);從許常惠、羅大衛(David Loeb)、史特(Peter Stern)習作曲;從周文中、波爾(George Perle)習二十世紀分析法等。
曾任教於東海大學音樂系,同時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正指揮;後又獲全額獎學金赴紐約市立大學博士班,專攻音樂學與音樂理論,同時參與該校之「交響樂計畫」(以研究及出版十八世紀失傳之交響樂曲為目的),任總譜編輯校訂及指揮之職。1981年轉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1983年以《齊爾品對現代中國音樂的影響》獲博士學位。
張己任對現代中國音樂史貢獻良多,最受矚目的除了對齊爾品的研究外,還有他為復興作曲家江文也的音樂而做的努力。如在紐約籌劃並演出全場江文也作品,以及在台灣指揮演出被埋沒了將近五十年的江文也名作《台灣舞曲》。
另一件為人稱道的,是他把黃自被湮埋了將近四十年的管弦樂曲《懷舊》,於1985年重新在台灣指揮演出,使這首樂曲再現於世,世人也對黃自有了新的認識。曾獲「中興文藝獎章」,以表揚他對音樂藝術的貢獻。
張己任曾客席指揮許多知名樂團,足跡踏遍歐、美、東南亞及中國大陸,並曾受聘為美國加州洛杉機李斯特–葛琳夏季音樂節專屬樂團指揮。他所得到的評語有「樂曲自然流暢」、「控制,絕對的控制」、「具有個人特殊氣質」、「指揮手法細膩、優雅」等。
他亦代表台灣參加過多項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中發表學術論文。代表著作有《音樂人物與觀念》、《談樂錄》、《江文也──荊棘中的孤挺花》等。
張己任目前任職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1990至1998年任音樂系主任,1993年創立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並兼任所長。1996至2005年任東吳大學學生事務長。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