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完美的一英里 : 三名跑者,一個目標,挑戰百年未破的四分鐘障礙 /

  • 點閱:15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極限,是人心所想像出來的,所以必須由人心來跨越,唯有當我們的心跨越了原本所感知的界線,身體很快地,就會跟上心所發現的新境界。」――徐國峰

  完美的一英里,神秘的1609.35 公尺

  四百公尺的標準運動場,跑完四圈要多久?
  沖泡一杯濾壓式咖啡,需要四分鐘
  不過,在限時內能夠跑回來喝到這杯熱咖啡
  人類奮鬥了一百年

  史前時代,人類跑步的理由非常簡單:求生。希臘人相信,「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全的身體」,西元前七七六年第一場奧運比的就是跑步。羅馬人則以士兵走兩千步的距離,訂下了一英里的標準長度。到了十九世紀,隨著碼表的發明,一英里賽跑成為評量跑速的標準。一八○四年,英國人巴克雷創下四分五十秒的紀錄,率先將障礙降到五分鐘以內。一九二三年,芬蘭傳奇運動員努米創下四分十秒的紀錄,人們開始期待突破四分鐘障礙的那一天。

  一九五二年起,有三名跑者決定突破這道障礙。班尼斯特(Roger Banister)是的英國醫學院學生,只能利用短暫時間練跑,重視科學化訓練。澳洲的蘭迪(John Landy)重點放在嚴苛的訓練,相信跑步的王道在於超人的體能與心志。美國堪薩斯出身的桑提(Wes Santee)天分絕佳,在務農時領略出獨有的跑步技巧。

  障礙破除後,閘門大開,現在已經有超過兩千名以上的跑者可以在四分鐘內完成一英里,紀錄也推進到了三分四十三秒一三。究竟是心理障礙?抑或訓練方法演進的必然結果?透過三位訓練方法與個性迥然不同的跑者,貝斯康生動地呈現這段挑戰極限、展現意志與想像力的傳奇故事。

推薦記錄

  「儘管比賽結果眾所周知,但是貝斯康出色的寫作技巧繪聲繪色地描寫跑者在最後直道衝刺的痛苦,令讀者始終心懸比賽。」——《紐約客》
 
  「帶讀者回到運動理想沒有矛盾的時代……令人回味無窮。」——《紐約時報書評》
 
  「就算不是跑步選手,甚至不是跑步迷,也會喜歡這本書。」——《新聞日報》
 
  「這三名跑者的精彩故事引人入勝,令人敬畏,渴望回到沒有類固醇的年代,勝利完全取決於決心與鋼鐵般的意志。」——《君子雜誌》
 
  「敘事流暢,讀者會猜想比賽結果為何。比賽前的每個階段,也都寫得懸疑效果十足。」——《華盛頓郵報》
 
  「扣人心弦……是一部寫作極度細膩的作品。經歷過那個年代的狂熱氣氛的跑步迷,能重溫往日心情。年輕的跑步迷則會希望自己能活在那個田徑受到全球矚目的時代。」——《田徑雜誌》
 
  「我認為這是完美的運動類書籍。」——《勝利之光》作者巴茲.畢辛格(Buzz Bissinger)
 
  「過去二十五年來數一數二的絕佳運動類書籍……貝斯康把故事寫得步調快速而且充滿懸疑。」——《匹茲堡論壇報》

作者簡介    

貝斯康(Neal Bascomb)

  非小說報導類作家,寫作主題多為啟發人心的冒險與奮鬥故事。大學就讀於邁阿密大學,主修經濟學與英國文學,畢業後在歐洲各國擔任記者。第一本著作《打造摩天樓》(Higher)獲得巴諾書店新進作家獎。第二本著作《完美的一英里》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也成為跑步類的長銷書籍。貝斯康創作力豐盛,還著有《紅色叛變》(Red Mutiny)(榮獲美國海洋文學獎)、《獵殺艾希曼》(Hunting Eichmann)、《聰明最酷》(The New Cool)以及《步步向巔峰》(One More Step)。
 
  貝斯康喜歡登山、滑雪、喝咖啡,目前與家人住在西雅圖。

譯者簡介

高紫文

  臺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畢業,譯有《甘地與我》、《失控的正向思考》、《馬特洪峰》、《1940法國陷落》、《狼哨》、《美國狙擊手》、《大象先生》、《感謝您為國效力》。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