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大風吹 : 台灣童年 /

  • 點閱:15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書寫童年不是對童年的召喚,而是告別珍愛地做最後一回的摩挲,然後送它們遠行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寫作年金、梁實秋文學獎得主台灣散文家王盛弘 2013年鉅作《大風吹:台灣童年》對故鄉道聲謝謝 送青春上路 面向未來的祝福篇章王盛弘《大風吹:台灣童年》收入〈相思炭〉、〈廁所的故事〉、〈大風吹〉,入選《年度散文選》--名家席慕蓉、宇文正、鍾怡雯推薦,並列入大專通識課程教材;〈清糜〉入選《年度飲食文選》;〈種花〉獲林榮三文學獎--小野、阿盛、廖玉蕙、愛亞、劉克襄首獎推薦《大風吹:台灣童年》封面由知名設計家聶永真設計,以一隻八哥鳥作為主題,是早期台灣鄉鎮聊賴家庭生活娛樂裡常見的禽類,也隱喻了被放入籠內豢養著的自由象徵。而內文插畫由國內知名插畫家葉懿瑩繪製。繼出發至世界,回望故鄉的誠摯感謝與記憶。散文家王盛弘繼《十三座城市》後,凝視童年與成長,精煉散文16篇。〈台灣童年〉31則小品寫「六叔六嬸」,寫兄弟玩伴,寫師長故事……「老實說,儘管只有小學畢業的學歷,但父親的字寫得最好,我當兵時他寄信到軍中,唱名發信的班長問我,你爸爸是在做大官嗎怎麼字寫得這麼美?近十年來父親左半邊身體行動不方便,但還能寫字,偶爾接到他自竹圍仔轉來的信件,信封上幾行字仍寫得端正,我看著便感覺安心。」過去的尋常回憶,歷經人事變化,反倒成為今日咀嚼再三的滋味。〈相思炭〉、〈廁所的故事〉、〈大風吹〉入選《年度散文選》,獲名家席慕蓉、宇文正、鍾怡雯推薦,並列入大專通識課程教材。〈清糜〉寫「六叔」煮粥嘉年華式的豐美,對照「六嬸」考量全家經濟、又得面面俱到的苦心,〈故鄉的野菜〉呈現作家擅長的園藝書寫風格,添加時光的佐料,烹煮成故鄉的菜肴:「記得中學時有個暑假,身體格外虛弱,母親不知哪兒聽來的偏方,每天早上摻了小魚乾與野油麻葉熬粥,唇舌之間隱約有股苦味,感覺很滋潤。我喜歡微苦微甘的菜蔬,苦瓜、芥菜都可以吃上許多。現此時想起那碗粥的滋味,倒也不是苦倒也不是甘,而是列車往前開去,風景向後倒退,手上一張單程票,知道再也回不去了的況味。」〈種花〉獲「林榮三文學獎首獎」,很多事兒女不明說,父母都明白,本篇始於離家前「六嬸」的祝福:「食乎飽,穿乎燒,想欲轉來就轉來」,經過花草盛開頹倒、個人情事的熱戀與結束,「六嬸」看在眼中:「汝愛對伊較好些」,誠摯動人;也只有自己靠在中年的邊上,方能抹去年少的任性,體會傷疤的意義。王盛弘寫兒時的遊戲,寫升學主義的在場證明,是青春紀事,也道盡文學的體驗。在回望過去之際,以往的傷口一笑置之帶過,介意的印記成為前往的養分,這是淘洗記憶的篇章,也是粹煉未來的感悟。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