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暴走社會 /

  • 點閱:16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我們的社會是否越來越暴躁,逐漸失去耐心!
只因小孩在啼哭,就要把媽媽與小孩一同趕下公車?每當社會發生了重大刑案,就要把公民團體拖出來負責?台鐵高鐵因為地震而停駛,卻要遭受乘客圍剿?博愛座只有老年人與小孩有資格坐,年輕的病人只能罰站?在居民社會地位較高的住宅區,不能蓋公宅與中途之家?
你的生活周遭是不是曾經遇過這些容易激動卻又難以溝通的人?又或者,你也會對上述事件感到無奈?沒錯,我們正活在一個反應過度的社會!這個社會出現越來越多反應過度的人,一旦發現事情超乎預期,習慣用大聲責難的方式來表達意見;而大家則因為害怕爭執,默默忍耐這些反應過度,讓社會越來越焦躁,失去了寬容的力量。
哪些現象就是反應過度?
‧ 遇到挫折時,容易自怨自艾或者情緒失控大發脾氣‧ 無法得到預期的答案,就覺得對方討厭自己‧ 只要感覺到一點不愉快就會開始大吵大鬧‧ 一直抱怨別人真的很過分‧ 用自以為正義的道德感批判他人‧ 只要想法不被認同就會產生攻擊的欲望
為什麼我們容易理盲濫情又易怒?
‧ 人類本來就不是會合理判斷的生物‧ 人在忙碌、疲勞時會因為無暇過濾資訊,而出現精神渙散的狀態‧ 情緒反應大過於認知反應時,會無法適應壓力‧ 對他人欠缺同理心,就容易隨意批判他人‧ 害怕被他人討厭,又對自己缺乏信心,所以過度在乎自己的形象‧ 自戀會讓我們過於自我中心,而且選擇性的只想起對自己有利的事
只有擁抱多元價值觀,才是治療「自以為是」的最佳良方!
在充滿反應過度的社會裡,「不要放在心上」已經不管用了,因為只要在網路上進行負面批評,人們對於被評論者就會避之唯恐不及。如果不趁早處理偏見四起的現象,減低反應過度,未來恐怕會成為不良風氣。為了防範反應過度的風氣不斷蔓延,知名心理學教授榎本博明,針對反應過度提出心理分析及建言,從企業、媒體與個人三方面著手,找出改善方法。他鼓勵企業與個人建立主體性、容納多方觀點,並期盼打造出一個多元價值觀的社會。
解決反應過度這樣做:
✔不要因為遇見奧客,就秉持「服務至上」的精神,對顧客卑躬屈膝✔媒體不應該針對誇張的行為鋪天蓋地的報導,要維持自律✔社會要重新建構應有的常識,並以多元化的觀點思考✔試著彼此熟悉了解,透過建立信任感來解決問題✔避免快速對事情下判斷,在做決定之前應蒐集多方資訊
本書特色:
◆ 以犀利直白的筆鋒針砭各式時事,對荒謬現象不斷浮現的台灣社會極有參考價值。◆ 收錄十三種典型的暴走現象,歸納反應過度者的人格類型◆ 將反應過度分門別類,剖析讓大眾暴走的心理成因◆ 無論你是暴走社會的受害者還是加害人,本書都為身處其中的我們提出解決之道

榎本博明1955年生,心理學博士,東京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畢業,曾在東芝市場調查部工作,後為川村短期大學講師、美國加州大學客座研究員、大阪大學研究所副教授。目前是MP人間科學研究所的老闆,以心理學為基礎,進行企業培訓和教育演講。著作多從心理學角度探討社會問題,如《「對不起」的國家》《「高高在上視線」的結構》《病態愛自己的人》《淺薄卻自信十足的人》《小霸王上司的時代》等書。
譯者簡介王榆琮熱愛日本的理工人,著迷於翻譯工作,希望未來可以引介更多日本文化給同樣熱愛日本的人們。譯有《去作狂野的夢》、《擁抱脆弱,你會更堅強》、《告別生命的盡頭》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