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中國抗日戰爭真相 /

  • 點閱:19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民國100年9月9日發表的拙著「中國抗日戰爭真相」,經讀者四年的檢驗及指正,特參考反映意見,重行整理、考證、增修,再版發表,作為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七十週年紀念,期能對國人瞭解抗日戰爭真相有所助益。抗日戰爭是中國人不能忽視的民族存亡戰爭,抗戰勝利光復台灣澎湖,湔雪了百年來被列強侵略壓迫的恥辱,是最光榮的歷史;同時也要昭告世人,中國的抗戰勝利,廢除了不平等條約,也促使世界被壓迫的民族獲得了自決獨立的機會,對維護世界人類的民主自由與和平發展卓著貢獻。抗日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基於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的妄想所發起的侵略戰爭,我們是基於保衛國家獨立、民族生存,被動的以弱國對抗強權而奮起的抗戰,故能團結全民族的力量,不惜犧牲數千萬炎黃子孫的生命,堅持犧牲到底、抗戰到底而獲得最後的勝利。自民國26年七七事變開始,中國軍隊以血肉之軀勇敢犧牲對抗現代化的曰軍,在孤立無援的狀況下獨力抗戰四年半,堅持到30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我國始與美、英、蘇等26國發表宣言,對日、德、義軸心國聯盟作戰,盟軍成立中國戰區,蔣委員長為戰區盟軍最高統帥。我國在中國戰場牽制180萬日軍,使其不能轉用於其他戰場,對盟國作戰獲得勝利貢獻至鉅。民國31年2月至8月,我國派兵10萬入緬援英作戰失敗,傷亡5萬7千餘人,以指揮官(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不當為主因,而且擅離職守撤退印度。32年10月26日,駐印軍及美軍10萬餘人再度反攻緬甸,國內編組20萬遠征軍,於33年5月11日配合反攻,至34年1月27日兩軍會師芒友,結束中美英緬甸聯盟作戰,我國為善盡同盟國義務,造成國內戰場兵力不足,陷「常衡」及「桂柳」會戰於不利,更無力阻止日軍一號作戰之凌厲攻勢,招致貴州獨山淪陷,威脅重慶安全。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