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 /

  • 點閱:17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這股文化改造運動同時也是社會運動的一環。2004年由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研討會,「日據時期新舊文學論爭」被票選為第二重大事件,足見此問題之重要。探討日治時期特殊的文化環境,有助於釐清新舊文人不僅是利害競逐,更深層來看是根源自不同的文化意識。   
日治時期,一般台灣人並不熟悉北京話,所以賴和、鍾理和、吳濁流等創作白話文都遇過語言轉譯的困境,台語、日語才是日治時期台灣最流行的語言,因此闡釋日治時期各種「文體」的特殊情境亦是本書的重點。而不同文體相互扶持的現象也不容忽視,才能了解日治時期台灣新舊文學論爭的複雜面向。若以目前我們對文言、白話的刻板印象來討論「日據時期新舊文學論爭」,將與史實出入甚大;必須以不卑不亢的態度去論述「日據時期新舊文學論爭」,方可降低歷史偏見,建構更符合台灣實況的新舊文學論爭史。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這股文化改造運動同時也是社會運動的一環。2004年由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研討會,「日據時期新舊文學論爭」被票選為第二重大事件,足見此問題之重要。探討日治時期特殊的文化環境,有助於釐清新舊文人不僅是利害競逐,更深層來看是根源自不同的文化意識。   
日治時期,一般台灣人並不熟悉北京話,所以賴和、鍾理和、吳濁流等創作白話文都遇過語言轉譯的困境,台語、日語才是日治時期台灣最流行的語言,因此闡釋日治時期各種「文體」的特殊情境亦是本書的重點。而不同文體相互扶持的現象也不容忽視,才能了解日治時期台灣新舊文學論爭的複雜面向。若以目前我們對文言、白話的刻板印象來討論「日據時期新舊文學論爭」,將與史實出入甚大;必須以不卑不亢的態度去論述「日據時期新舊文學論爭」,方可降低歷史偏見,建構更符合台灣實況的新舊文學論爭史。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