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自白 : 艾可的寫作講堂 /

  • 點閱:37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享譽全球的經典小說《玫瑰的名字》是如何寫成的?
文學創作的目的是什麼?
閱讀小說時,我們又為什麼會為虛構的故事和人物哭泣?
透過艾可充滿智慧的分享,汲取當代大師創作小說的不傳之祕。

想知道博學多聞的安伯托‧艾可如何創造出《玫瑰的名字》、《傅科擺》和《昨日之島》等精采絕倫、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嗎?當然不是同艾可戲謔 般地回答記者: 「從左邊寫到右邊」這樣簡單。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創作《玫瑰的名字》,這已是他寫作時間最短的一部小說。《傅科擺》花了他八年時間,《昨日之島》則花了六 年。

一九八〇年,艾可出版他第一部小說時已年近五十歲。創作生涯至今僅三十餘年,因此他自稱是年輕的小說家,且未來五十年也將持續寫作。 

本書中,艾可帶領我們走過一遍他的寫作歷程,並回憶自己如何建構他的文學世界,創造引人入勝的故事。他認為,好的非文學作品該像一本精心雕琢的偵探小說,而技藝精良的小說家則藉由「觀察」和「探索」,建立一個精準的世界。

一至三章,為艾可受邀於美國艾墨里大學「理查.艾爾曼現代文學講座」授課之講稿,第四章則追溯了「列舉名單」這種寫作手法的起源,並解釋背後的美學動機與原因。

艾可說自己是「專業學者兼業餘藝術家」,書中,以嚴謹的學術論述,深入淺出地揭示小說真真假假虛實難辨的奧祕。

他回溯自己做為一個理論家的漫長職業生涯,以及相對較短的小說家生涯,並探討這兩者之間豐富的連結性。由探索文學和非文學之間的界限開始——以一種嬉戲,嚴肅,聰明絕頂的姿態漫步在這條邊界上。

寫小說前,他會由某個特定的影像開始發想,設定年代背景、地點,和角色的發言方式,因而創造出一個能夠吸引眾多讀者的故事。艾可也延伸解析虛構故事中的角色,看到書中角色的困境我們為什麼會流淚?那些角色又是在何種情況下彷彿真實存在?

而最令艾可訝異的則是列舉名單的樂趣。他認為一個概略的名單是具有無限延展潛能的系列,讓我們得以窺見無限性,並接近那不可言說的一切。這個「年輕小說家」是位極具智慧,且能傳授文學的藝術和文字力量的大師。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