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多重奏 : 香港流行音樂聲像的全球流動 /

  • 點閱:13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本書橫跨香港過去四十年歷史,以流行音樂為脈絡,嘗試書寫關於身份、記憶、語言和政治的紀錄;以本土特殊性為起點,探討華語流行音樂領域究竟正在發生甚麼。作者之一周耀輝是從事流行音樂20多年的學者。兩位作者從歌詞書寫、視像製造到粉絲文化、唱片公司、表演場所等流行音樂產業的場域切入,逐步展現和分析香港流行音樂生產、消費和流通各環節。本書聚焦香港流行音樂,把它看作跨越本土,乃至於全球網絡流動的一部分,借此挑撥一些已經固化的名詞,在我們需要面對以至抗衡日漸令人窒息的「中國崛起」之時,尤為重要。──洪美恩,澳洲西雪梨大學文化研究教授作者對香港流行曲有深入認識,更具紮實的理論基礎,字裏行間又處處流露對香港流行曲的戀戀深情。本書實屬對香港文化、流行音樂、文化研究以至區域研究感興趣者必讀之選。──朱耀偉,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香港研究課程主任本書帶著局內的懇切與神經,也有局外的淡定和風景。可能我們要退後幾步,與這困局保持一段距離才能看清楚,究竟這個流行音樂工業的確步進夕陽,還是這個城市會再見黎明。──黃耀明,香港音樂人兩位作者提出鮮活的證據、集體的回憶、另辟蹊徑的論述和自己的故事,反駁「粵語流行曲已死」的說法,同時將中國音樂及粵語流行曲重置於全球化、中國化與重新國家化的交叉口。──馮應謙,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周耀輝,著文集有《假如我們甚麼都不怕》、《紙上染了藍》。2011年獲阿姆斯特丹大學傳媒學院博士學位,回港任職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近年亦參與舞台及視覺藝術創作。高偉雲(Jeroen de Kloet),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總監及教授,研究方向偏重(東亞地區)文化全球化。其著作包括《打口中國:全球化、城市青年和流行音樂》、《景像與城:中國城市化的藝術與流行文化》(與 Lena Scheen 合編)。譯者王睿,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目前任職於香港大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