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死亡大事 : 是禮儀師更是詩人,有關生死的思索,愛的追問 /

  • 點閱:17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死亡大事》The Undertaking : life studies from the dismal trade 是禮儀師更是詩人,有關生死的思索,愛的追問 每日每日為鄉親辦理身後之事 死亡從來不是輕鬆二字 要說的要表達的太多,要愛的要留住的太難 入火或入土均安,死者已矣,而我們在失落中堅強著 這個世界讓人流淚,人類必死的命運讓人心如刀割 這本書,是全體喪葬業者、禮儀師,以及你我的生死研習 「身兼禮儀師與詩人角色的作者,告訴活著的我們,該如何去做有關死亡的功課,並將生與死的討論昇華成藝術性的語言。」 「辦喪事,儀式引領死者回歸天地,一切平靜;這儀式性行為則平撫生者,熨貼我們失落無著的靈魂,乃至送走隱隱深藏於心的愧疚自責。」 ‧ 本散文集共分12篇,以第一人稱,貫穿全書書寫。 ‧ 作者湯瑪斯‧林區以其殯葬業葬儀師兼詩人的角色,以介乎生者與死者橋梁的身分,以自己親身其中的經驗娓娓道出對死亡的深刻思考,筆法冷凝,卻又不失溫暖與幽默。 ‧ 作者湯瑪斯‧林區並且深刻地思考、關心活著的人如何去「活」,如何面對信仰,如何面對紛呈的人際關係……他沒有什麼所謂的標準答案(事實上,關於人生,誰會有呢?),他只是真誠地書寫著,寫下一篇篇略帶悲傷、詩意深沉的散文。 ‧ 本書有個重要命題,那就是「愛與死亡,或說性與死亡」,它們既是同義字,也是反義字,甚至有某種推進的意味──「愛→性→死亡」。 ‧ 因為愛與被愛,我們百感交集地感受著,紮實飽滿地活著;每日每日地見證死亡,作者湯瑪斯‧林區其實更是在說人與人、人與信仰之間有關「愛」的故事。 獎項肯定 ●本書獲美國公共電視台(PBS)《前線》(FRONTLINE)節目取材,製作成同名的六十分鐘影片《The Undertaking》,並榮獲2008年「艾美獎 新聞及紀錄片獎」之「傑出藝術文化專題節目」獎項(Outstanding Arts & Culture Programming of 29th ANNUAL NEWS & DOCUMENTARY EMMY AWARDS)。 ●本書為1997年「美國國家書卷獎」(National Book Award)決選之作 ●本書榮獲1997年《芝加哥論壇報》「中心地帶文學獎」(Heartland Prize) ●本書榮獲1998年「美國圖書獎」(American Book Award)

作者介紹 湯瑪斯‧林區(Thomas Lynch,1948~) 愛爾蘭裔美國人。散文作家、詩人、講師,並在密西根州密爾福市經營「林區與子葬儀社」(Lynch & Sons funeral home)。他從事禮儀師工作已超過四十年,此為家族事業,已傳承至其子姪輩第三代。 很難說他先是一名詩人,或是一名禮儀師,畢竟死亡與詩作之間,互文性如此深厚密切。林區長期為人文藝術類型雜誌、質報供稿,如《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倫敦書評雜誌》(London Review of Books)、《巴黎評論雜誌》(The Paris Review)、《哈潑雜誌》(Harper's)、《亞特蘭大雜誌》(The Atlantic)、《基督教世紀雜誌》(The Christian Century)《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以及《泰晤士報》(The Times)等刊物,文體包括詩作與散文。 林區創作了《與海瑟•葛雷斯一同滑冰》(Skating with Heather Grace)等五本詩集、《The Undertaking》等三本散文集、一本短篇故事集,以及與一位牧師合著有關喪禮的書《The Good Funeral》,目前仍創作不輟。 《死亡大事》是他於一九九六年完成的第一部散文作品集,以精練冷凝、諷喻犀利又不失暖情關懷的詩意攫住了文學界、心理勵志界的目光,迄今已翻譯成八種語言版本。 個人網站:www.thomaslynch.com 譯者介紹 王聖棻 從事翻譯工作十餘年,譯有《大亨小傳》、《基督教的故事》等。 魏婉琪 清大中文所畢,譯有《冰狗任務》(野人)等。兩人合譯的作品有《黃昏時出發》(麥田)、《卡娣的幸福》(野人)、《星星婆婆的雪鞋》(野人)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