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自由與文學 /

  • 點閱:12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自由與文學》結集自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演講 包括在世界各地的精彩演講紀錄 全面呈現高行健文學藝術上的思想成就
「作家從他的精神視野來說,乃是天生的世界公民,不受政治權力乃至國家的約束,天馬行空,來去自由,這也是文學本身具有的品格。」 「文學改造不了這個世界,只能採取文學的方式去描述人類生存的困境,成為人的生存條件的見證。」 ──高行健
高行健對於寫作自由高度重視,認為「寫作的自由既不是恩賜的,也買不來,而首先來自作家自己內心的需要。」更提出「文學改造不了這個世界,只能採取文學的方式去描述人類生存的困境,成為人的生存條件的見證。」成為本書最好的註解。 他的一生,孜孜不倦在小說、戲劇、繪畫乃至電影等文學藝術領域不斷創新,而且不屈不撓地追尋文學的真理。他最後找到的文學真理就是真實、真誠、獨立不移和對於「自由」的覺悟。 ──劉再復
作者:高行健 國際著名的全方位藝術家,集小說家、劇作家、戲劇與電影導演、畫家與思想家於一身,1940年生於中國江西贛州,1997年取得法國籍,定居巴黎。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作家。他的小說與戲劇關注人類的生存困境,瑞典學院在諾貝爾獎授獎頌辭中以「普世的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加以表彰。
他的長篇小說《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法譯本曾轟動法國文壇,法新社評為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的里程碑,現已譯成四十種文字,全世界廣為發行。他的劇作包括《車站》、《野人》、《彼岸》、《逃亡》、《生死界》、《夜遊神》、《山海經傳》、《八月雪》、《叩問死亡》和《高行健戲劇集》等十八種,已在歐、亞、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等地頻頻上演,也是進入當代世界劇壇的第一位華人劇作家。他的文學藝術思想論著《沒有主義》、《另一種美學》和《論創作》,都見解犀利,獨立不移。他的繪畫作品也獨具一格,將沉思、想像和詩意溶匯在水墨之中,呈現出超然幽深的內心世界,在歐亞和北美的許多美術館、藝術博覽會和畫廊舉辦了八十多次展覽,出版了三十三本畫冊。
不僅諾貝爾文學獎,他還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法國榮譽騎士勳章、法國文藝復興金質獎章、義大利費羅尼亞文學獎、義大利米蘭藝術節特別致敬獎、美國終身成就學院金盤獎、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雄獅獎、盧森堡歐洲貢獻金獎;香港中文大學、法國普羅旺斯大學、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臺灣的臺灣大學、中央大學和中山大學等皆授予他榮譽博士。此外,2003年法國馬賽市為他舉辦了大型藝術創作活動「高行健年」,2008年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和香港中文大學為他舉辦了「高行健藝術節」,2011年德國埃爾朗根大學舉辦《高行健:自由、命運與預測》大型國際研討會。
目次 序言 世界困局與文學出路的清醒認知/劉再復
輯一 環境與文學──我們今天寫什麼?  ──國際筆會東京大會文學論壇開幕式演講 意識形態與文學  ──韓國首爾國際文學論壇演講 自由與文學  ──德國紐倫堡─埃爾朗根大學國際人文研究中心舉辦「高行健:自由、命運與預測」國際學術研討會演講 認同─文學的病痛  ──臺灣《新地》雜誌舉辦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議在臺灣大學演講 走出二十世紀的陰影  ──臺灣《新地》雜誌舉辦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議在台中的演講提綱 意識形態時代的終結  ──韓國首爾檀國大學演講提綱 非功利的文學藝術  ──韓國首爾漢陽大學演講提綱 呼喚文藝復興  ──新加坡作家節演講
輯二 洪荒之後 關於《美的葬禮》──兼論電影詩 《山海經傳》──臺灣國家戲劇院演出感言
輯三 創作美學──香港中文大學演講 杜特萊與高行健對談/蘇珊譯
輯四 林兆華的導演藝術 馬森的《夜遊》
後記 附錄:高行健年表/劉再復整理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