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生活就要有點禪 = The life must a little the imperial sacrifices /

  • 點閱:15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生活就要有點禪》 人生是如此的多姿多彩,人生的經歷是那麼的跌宕起伏,也許你已攀登到事業的巔峰,卻茫然失去了進取的目標;也許你徘徊於人生的低谷,情緒低迷不知所措;也許你滿腹才華,卻抑鬱不得志,抱負不得施展…… 你是否經歷過,或是夢想過,或是期待著能夠靜心進入禪道,給自己一片寧靜的空間,讓自己靜靜的去思考。然而寧靜的空間並不是一個無聲的世界,無聲不是靜。我們仿佛聽到風吹過的聲音,鳥飛過的聲音,白雲飄過的聲音,雪花輕落的聲音……仿佛聽到一個睿智的老者將禪的故事,禪的思悟,禪的智慧融入到人生的哲理中娓娓道來。就這樣,讓我們的心靈接受洗滌,回歸到最純淨的自然中,做回最純淨的自己。 禪宗的本質是對人本性的關懷,以及由此所體現出來的禪的精神、禪的智慧、禪的方法,這些無不凸現著人類在人生追求、審美情趣、超越精神等方面的高遠境界,這也使得禪能夠與時俱進,具有永久的魅力。 禪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資源,它結合了儒、道、佛的精神。但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的現象,也不是佛教專有的名詞。而是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是原原本本的本心自性。禪不是出家人的專利,也不是只有深山古剎裡的老和尚才參禪入定,因為禪就是佛性,所以人人都可以參禪。 禪雖然是古老的傳說,但應該成為現代人創造美滿生活的工具,因為禪的功用很多:擴大心胸、堅定毅力、啟發智慧、調和精神、淨化陋習、強化耐力、改善習慣、磨練心志、提高悟性。﹁生活禪」,顧名思義,就是在生活中參禪。禪宗強調自性即佛,心外無佛,否認有主宰人的命運的神靈。生活禪就是以禪的精神來指導我們的生活,用禪的智慧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難題,做到自己的命運自己主宰。 六祖惠能大師的這首詩告訴我們:禪的智慧是普遍地融入生活之中的,在生活中處處可以看見禪的意境、禪的精神、禪的風采。 一個人如果能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禪的方法,就能解除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得精神更充實,道德更圓滿,心靈更純潔;同時,人際關係更和諧,工作更順暢。事業更容易成功。 生活的內容是絢麗多姿的,禪的內容同樣也是極為豐富多彩的,人們面對生活進行禪的體驗所介入的物件又是無所不包的:從自然現象來說,潺潺流水是禪、青青翠竹是禪、皓月當空,是禪…… 從心理狀態來說,安和慈祥是禪、坦坦蕩蕩是禪、胸襟開闊是禪、心如止水是禪… 從做人來說,真誠善良是禪、關懷備至是禪、心底無私是禪、自強不息是禪…… 從人物來說,民族英雄是禪、勞動模範是禪、道德楷模是禪、人民公僕是禪…… 從審美意識來說,空靈天籟是禪、清新淡雅是禪、行雲流水是禪…… 總之,一切事物的真、善、美都是禪。 我們的生活充滿著禪意和禪機,所謂「神通及妙用。運水與搬柴」,只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處處都可以領悟到禪機,處處都可以實證禪的境界。大多數人由於自我封閉,意識不到自己本身具有體驗禪的潛能,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我們之所以要提倡生活禪。其原因就在於此。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強求,就讓一切隨緣。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過;孤獨,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但,你卻能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永遠在得失面前保持一種超然的灑脫。

作者介紹 邵恆   著名的激勵作家,心理諮詢師,畢業於歷史學專業,她的書充滿樂觀積極的思想,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將視野提升到更高的心靈層次。對慈善事業熱衷,經常資助和協助弱勢群體,為終身義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