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機巧的感覺 : 莎娣.史密斯論寫作及其他 /

  • 點閱:21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機巧的感覺-莎娣.史密斯論寫作及其他》 喬治.艾略特的愛情生活是如何影響了她的作品?卡夫卡為何在凌晨三點寫作?巴瑞克.歐巴馬在哪方面與伊莉莎.杜麗托相像?你會為了奧斯卡而盛裝過頭嗎?何為義大利的女性主義?倘若羅蘭.巴特殺了作者,納博科夫能讓他復活嗎?「靈性」何意?約會電影是史上最糟電影嗎? 劃分為五大單元──「Reading(閱讀)」、「Being(存在)」、「Seeing(觀看)」、「Feeling(感覺)」,和「Remembering(紀念)」──在《機巧的感覺》裡,莎娣.史密斯 以敏銳的洞察力觀照個人與文化素材。本書裡的迷人篇章—部分是頭一次出版—顯露史密斯是一名情感豐富和嚴謹的散文家,在家裡坐擁偉大書籍和糟糕電影、家庭和哲學、英國喜劇和義大利女神。無論寫歐巴馬、凱薩琳.赫本、卡夫卡、安娜.瑪婭妮或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她都帶著一名作家對評論藝術的重視,見解深刻又不失同情。 《機巧的感覺》是最包羅萬象、見多識廣又有趣的雜文集──是送給和讀者和作者雙方的一份禮物。其中所包含的文章,絕非只是一個見解的發表園地,而是一個可以自由思考的空間。

作者介紹 莎娣.史密斯 Zadie Smith 一九七五年出生於北倫敦,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牙買加人。她就讀劍橋大學英文系,一九九七年畢業。 她備受讚譽的第一本小說《白牙》(二○○○)是一幅現代倫敦多元文化的生動寫照,闡述三個不同族裔家庭的故事。該書獲得好幾個獎項,包括《衛報》首作獎,惠布瑞特首作獎和不列顛國協作家新作獎等。同時也奪得艾瑪獎的最佳小說和最佳女新人獎,進入《週日郵報》青年作家獎和柑橘獎以及作家協會小說首作獎的決選名單。這本書讓她從藉藉無名之士一躍而為眾所矚目的文壇新星,不少評論家將之譽為年輕世代的魯西迪(Salman Rushdie)或者庫雷西(Hanif Kureishi)。 莎娣.史密斯的第二本小說《簽名買賣人》是一個關於失落、執迷和聲名本質的故事。在書中,她以戲謔的方式檢視聲名的虛浮與不可靠。同時,她也透過鮮活的言詞,將好萊塢電影元素融入書中人物的日常對話,顯示出與她同一世代的人,在生活中,如何受到好萊塢的影響。該書贏得二○○三年《猶太季刊》文學獎,同年亦被英國權威文學雜誌Granta選為二十位年輕世代最佳作家之一。 二○○五年,她的第三本作品《論美》入圍英國曼布克文學獎決選,並在二○○六年獲得柑橘獎。莎娣.史密斯,絕對是這個世紀值得期待的重要作家。 作者相關著作:《論美》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