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毒巧克力命案 /

  • 點閱:19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毒巧克力命案》The Poisoned Chocolates Case 一案多破的奇特佈局 六個自成一格的完美推理 造就一部偵探小說史上最驚人詭巧的故事! 一位先生在他經常流連的私人俱樂部?,得到一盒別人寄給他朋友的巧克力,他帶回家之後,他的太太吃了巧克力卻被毒死了(包著酒的巧克力?被巧妙的換了毒藥)。這是誰下的手?為了什麼?目標是要謀殺那位收到包裹的朋友,或者是死者的先生,還是死者她本人?受害人之死是意外的牽連,還是蓄意的規畫?又如何可能規畫?警方偵辦這個奇特的案件,立刻陷入了膠著,毫無線索與頭緒,不得不求助於一個由各種愛好推理藝術人士組成的業餘社團「犯罪圈」(Crime Circle)來幫助查案,不料其中六位推理小說迷竟分別找出六個完美的推理結論來;六個不同結論都能有效解釋案情,也就是都能合邏輯地「破案」,但事實真相只能有一個,哪一個推理才是真相?或者都不是,事實另有面貌? 警方發現包裝盒上層的巧克力含毒, 每顆剛好都內含六米尼姆的硝化苯, 下層則完全無摻入危害人體的物質…… 安東尼.柏克萊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我個人相信,簡單純粹的犯罪解謎,完全仰賴情節設計而不擅角色塑造、行文風格、甚至是幽默感的小說時日,已經落在審判者的手中。偵探小說已經來到一個階段,未來偵探或犯罪的小說,吸引讀者興趣的,心理層面將超過數學成分。」歷史後來的發展,的確一如他所預見與所預言,這也讓我們再次看到安東尼.柏克萊廣受推理士林推崇的另一個原因:他總是能洞見許多當時並不明顯的事物。從一九三○年到一九三九年,柏克萊一直是個罕見的「二刀流」創作者,白天寫佈局奇詭的正統推理小說,晚上寫內心難測的犯罪心理小說,兩者都躋身該類型的巔峰,都是該類型?屈指可數的重量級人物,這不能不算是創作史上一個奇蹟。而《毒巧克力命案》,正是安東尼.柏克萊在古典推理類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一切「數學式」推理小說的登峰造極之作。這還是柏克萊的「數學時期」,他那句出名的「心理層面將超過數學成分」的預言則還要晚一年才會說出。

作者介紹 Berkeley , Anthony 安東尼‧柏克萊 (一八九三~一九七一) 英國新聞工作者、推理作家、評論家。柏克萊生於英國哈特福郡,就讀於牛津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入伍從軍。一九二八年和當時一些英國推理作家創立了「偵探俱樂部」(Detection Club),致力於追尋保存前人經典推理故事。 柏克萊的筆調冷峻幽默,筆下兩位「犯罪圈」的成員區特威克和羅傑‧薛靈漢參與各種案件的偵查,彷如作者的代言人。他經常從當事人的角度描寫犯罪過程,以嘲諷夾雜寫實的敘述,讓讀者逐步參與犯罪者的行動。柏克萊的作品也曾搬上銀幕,除了《裁判有誤》一書曾改編為電影 Flight from Destiny,另一部作品 Before the Fact 更被懸疑大師希區考克改編為不朽經典《深閨疑雲》(Suspicion,1941)。 重要作品: 《The Poisoned Chocolates Case》(1929) 《Malice Aforethought》(1931) 《Before the Fact》(1932) 《Trial and Error》(1937) 譯者介紹 賴文珍 台中市人,台灣大學國貿系畢,美國Golden Gate University藝術行政管理碩士。現任專業譯者,並從事散文創作,為「阿盛寫作私淑班」成員。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