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心如野馬 : 轉化煩惱的修心七要 /

  • 點閱:17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在西方世界的花童世代裡,第一位令學生撼動入心而駐留法印的仁波切,

以此書詳解口傳千年的大乘修心法決,你可以只照著書上所說的去修,

它就是那麼有力量又讓人安心!



  修心七要訣的法本自從西元十世紀阿底峽尊者入藏開始傳揚,經歷代聖者口傳、文字記載,一直是大乘菩薩道行者入門的重要實修經典,為歷代祖師共同推崇並實證;如今,丘揚創巴仁波切以切喀瓦格西講述的口訣法本、蔣貢康楚的論釋為參考重新講解,猶如甘露醍醐,讓現代學佛人變得更開放、平和而有智慧。


  丘揚創巴仁波切強調口傳要訣的重要性,我們應在日常生活當中,自然地憶起適合當下處境的口訣,研習其意涵、且能記憶默誦。本書中珍貴難得的修心口訣歷經千年而不衰,將能時時引導人們,找到解脫煩惱的鑰匙。



丘揚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 , 1940 ~ 1987)



  是藏傳佛教在西方講經弘法的第一人。創巴仁波切成長於西藏,接受了正統的藏密噶舉派佛法養成,二十歲時率僧人翻越喜馬拉雅山流亡至印度,其後輾轉前往西方,1967年與阿貢仁波切在蘇格蘭創立第一所藏傳佛教海外靜修中心—三昧耶林;創巴仁波切的佛學素養高深且熟諳西方思維,為藏傳佛教弘揚海外奠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的藏傳佛法道統著重經典傳承的準確與學術性,使得渴慕求道的西方人備感艱難;而創巴仁波切首度突破了這一堵文化高牆。他認為佛法是精神與世俗的合一,以獨特的方式向西方追隨者闡釋佛法及禪修之道。創巴仁波切講論佛理不拘形式,從心所欲地將抽象的理念運用在每個錯綜複雜的生命經驗,也因而在西方掀起一股藏密修行風潮,追求心靈解放的的花童世代(flower children generation)深受創巴仁波切的行誼吸引,視其為精神導師。



  創巴仁波切由世界屋脊遷徙到大洋彼岸,一生正如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動中修行》(Meditation In Action)—修行是他畢生前進的方向與志業,著作包括《香巴拉:勇士之聖道》(Shambhala: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突破修行之物質觀念》(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自由的迷思》(The Myth of Freedom)和《心如野馬:轉化煩惱的修心七要》(Training the Mind and Cultivating Loving-Kindness)《藏密度亡經》(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