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單子論 /

  • 點閱:24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萊布尼茲認為宇宙的最後元素只有一種,無論是思想物或擴延物,悉由它所組成。一六九六年,他已開始引用「單子」的名詞與觀念,且已把自由而偶有的「道」之觀念,擴充到物理與精神併合為一而同屬於唯一、普遍的「道」。


  單子乃一精神原子,一單純的實體,沒有部份,沒有擴延,也沒有形態,故不能分割。依其本性則不生不滅,永恆常存,惟有天主能創造或毀滅它。每一單子與其他單子皆互異,宇宙間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單子,至少它們有一些內在的差別,萊氏稱之為不可分辨的相同,按此原則,兩物不可能只有時空上的差別,它們必定也有內在的差別介於其間。每一單子雖然互異,但亦有其最普遍的共同性。也就是說,每一單子皆為宇宙的一個觀點,所以在某觀點之下,它是宇宙整體。



本書特色




萊布尼茲的重要性:



  二十世紀初期盛至今仍深具影響力的邏輯實證論與分析哲學,推崇萊布尼茲為其創立者。A. Whitehead譽萊氏為「世紀的天才」,Plilip Wiener認為萊氏是屬於文藝復興及啟蒙時代的人,而Ivor Leclerc亦認為,從萊布尼茲比同時代任何其他的思想家更洞悉自然科學的哲學基礎(例如,萊氏的物質原子觀與肯定物質為能)看來,萊氏的學說無疑的對今日科技的發展具先見之明,其學說與當代思想有特殊的關係。


  而萊布尼茲的「全和」(Universal Harmony)理想。對今日世界政經局勢發展尤為重要。雖然萊氏的哲學問題,主要為探討個體與其能力,但最後的目的是宇宙整體的和諧與統一。而此「全和」正呈現上帝的「預定和諧」(Pre-estabilished harmony)之秩序;換言之,上帝實為宇宙萬有之全和,以及蘊涵於事物中的和諧之原則,因此,「全和」之境亦即默觀上帝的福境。此外,萊氏固然主張多元實體而認為人是宇宙的一面鏡子,但他卻只反映宇宙整體的某部份,故惟有分殊的實體彼此合作,纔能共同襯托出自然宇宙完美的和諧與秩序。由此看來,萊氏的精神不外乎追求統一與和諧。生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所處的環境既為已不能孤立生存的多元性社會,如何從不同文化所導致的分歧思想中,實現大同的理想,萊氏學說提供了啟迪與助益。



萊布尼玆(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



  一生致力於各種不同的文化活動與研究。由於其稀世才華,被譽為形上學家、神學家、數學家、心理學家、史學家、工程師及語言學家等,實皆當之無愧。其生可略分為下列三個階段?述:(一)教育及初期著作,此期止於一六七二年。(二)成長期:自一六七三年起,至一六七六年止。(三)成熟期:始於萊氏在漢諾威城擔任圖書館長,迄至逝世;此期因所從事的各種事業,促使萊氏展現其才華而成為西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譯者簡介




錢志純



  1926出生,原籍浙江省玉環縣,米蘭聖心大學哲學博士,1953晉鐸。曾任台灣駐教廷大使館的宗教參事(1979-1980)、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第一任主任(1966)、哲學研究所所長(1970)、藝術學院後首任院長(1984)。1992年榮升天主教花蓮教區主教,2002年自教區主教牧職榮休,2009年2月17日病逝花蓮。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