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史蒂芬.史匹柏的光與影 /

  • 點閱:20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史蒂芬‧史匹柏的光與影--從《第三類接觸》到《慕尼黑》》The Cinema of Steven Spielberg: Empire of Light 史匹柏積極參與其他電影工作者的作品,而且為數不少;他扮演導師、出資者、或是「幕後」導演這種頗具爭議性的角色(據說是每天都到片場操控導演)。然而,分不清楚「史匹柏有參與的電影」與「史匹柏執導的電影」,已經讓批評界與大眾對他導演理念的理解只是霧裡看花,因此時常導致過度簡單的詮釋;尤其當他的電影牽涉到在政治上敏感的議題時,過度簡單的詮釋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在電影的本質、功能、與現實和其他電影的關係上,史匹柏的電影所表達的電影視野太常被忽略,以致於影響到他在批評界裡的聲望。因此,要理解他電影的意義,必須要先瞭解他的電影視野。當代通俗電影(contemporary popular cinema)有一部分是由史匹柏的賣座電影所形塑,而當代大眾電影這個體系,給批評界提供了機會,但也造成了侷限,批評界絕不可忽視這些機會與侷限,因為它們是史匹柏電影之所以被產製與接受的先決條件。 然而,本書堅持認為史匹柏的電影需要被適當地思考,根據美國「綜藝報」(Variety)發佈的數據,史上最賣座的十二部電影中,有四部是史匹柏所執導。《E.T.外星人》(第一名)、《大白鯊》(第四名)、《法櫃奇兵》(第五名)、《第三類接觸》(第十二名)。這四部電影在全球已經賺了超過十億美元。 史匹柏不止一次被尊稱為電影的救世主。一九九八年,在一個多廳戲院的實地調查發現,他是唯一一個大家都認識的導演。史匹柏的特色之一,就是廣泛地恣仿(pastiche)與引用其他電影,包括好萊塢經典、歐洲藝術電影以及他自己的作品。這種特色確實取悅了影迷。史匹柏作品的另一特色是特殊的打光風格:「朦朧的影像…背光強烈,與微弱的補光作對比」(Mott & Saunders 1986: 89)。 本書以史匹柏第四部電影《第三類接觸》開頭,因為它是史匹柏早期作品中最能在視覺上展現後來反覆出現議題的電影,接下來從《飛輪喋血》開始,我們將依照時間順序檢視他每一部作品。本書結尾將探討在個別電影分析中尚未解決的理論意涵。因此每一章相對地都是完整的論述,儘管這些章節不可避免地會互相引用參考,而前面的章節則會介紹後面章節會討論的概念。本書應該要能幫助讀者,他們可自己決定這本書是否有用。因此作者藉此研究重新檢視史蒂芬‧史匹柏全部作品,並提供一個條理清楚的理論評價。

作者介紹 奈吉‧莫里斯(Nigel Morris) 是英國林肯大學媒體製作系之媒體理論首席講師。他發表的論文與著作評析美國、英國、德國與威爾斯電影,以及文學改編電影、電影與現代主義文學的種種面向。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